上海书展上的20本好书推荐给你

    本届书展好书令人眼花缭乱,本报记者从各大活动现场看到一些不容错过的好书,也看到各大出版社社长纷纷在书架上作“好书推荐”,为读者开辟了一条选择好书的蹊径。好书何止百本千本,关键是要让你情不自禁捧读半日,废寝忘食。为此,本报希望通过几日来对书展的观察,以及结合一些业界人士的眼光,来向读者推荐书展上的20本好书,希望能带给你一定的参考价值。

  《故宫藏美》朱家溍,中华书局,2014年2月

  本书为朱家溍谈古代艺术的学术随笔集,共分古代书画、古代工艺美术、清宫戏曲三个部分。是一部关于古代艺术鉴赏的权威之作。

  蟠虺刘醒龙,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4月

  围绕“曾侯乙尊盘”的故事,紧凑、紧张、扎实、密实,每个人物的世界相互渗透又各有层面。悬疑缭绕着思辨,雄浑演绎出清越,犹疑盘旋出坚毅。

  甲午殇思》刘亚洲等,上海远东出版社,2014年5月

  《甲午殇思》将报纸刊发的27篇5000字删节版文章恢复成万字的完整版,新增3篇,并进行了严格的审定与修正,辅之以珍贵历史和文物图片。

  《戴敦邦画谱全集》(珍藏本)戴敦邦,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7月

  戴敦邦先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以一个饱经风雨的老画家的敏锐和同情心来观察世态百相,从中体察民情,感受民风,并通过作品来表达民意。此书收录了几乎他的全部作品,木盒包装。

  《大河湾》【英】奈保尔,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8月

  《大河湾》为V.S.奈保尔巅峰代表作,被媒体誉为“最后一部现代主义的伟大史诗”。奈保尔在《大河湾》中表现出的强韧的精神一如既往,亦一如之后:黑暗就是黑暗,奈保尔从来不屑为之描上光明的花边,以符合所谓的政治正确。

  《亚当的苹果园》【美】罗伯特·哈斯,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8月

  《亚当的苹果园》是美国著名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的首部简体中文版诗集,收录了哈斯已经出版的《野外指南》《赞美》《人类的希望》《树木下的太阳》《时与物》5部诗集的作品以及大量新诗的结集。

  《君子之道》余秋雨,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8月

  中华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复兴中华文化,也就是寻找和优化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而“君子”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人格模式。本书以“君子之道”为入口来讲述中华文化,剖析君子,阐述“君子之道”的主要轮廓。

  《西方民主的乌托邦》河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

  本书作者在厘清本义民主概念的源流基础上,对卢梭式民主和孟德斯鸠式民主进行了极具原创性的辨析后,从这个意义上论述了卢梭式本义民主的不可实现以及潜在所谓危害性,揭示了孟德斯鸠式民主及其现实衍化——近现代西方民主的虚伪性,并从这个意义上强调,西方民主是不可实现的乌托邦。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田艺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

   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看这本书,我就是这么做的。这样做集学习和享受二者功能于一体。——小饭(青年作家)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美】戈登·汉普顿等,商务印书馆,2014年4月

  读这本书,就像触碰我们灵魂深处发出的那声回响。它,超凡脱俗。——傅小平(《文学报》编辑、专栏作家)

  《十一种孤独》【美】理查德·耶茨,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6月

  我个人很喜欢耶茨,今天逛书展的时候也刚好看到这个书的精装版本。推荐语:“卡夫卡曾说过,我觉得我们应该阅读那些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书。”耶茨的这本短篇小说集就是这样一种武器,它迫使你回想和面对自己生活中那些暗藏孤独的时刻。——杨海亮(凤凰网读书记者)

  《一战中的华工》徐国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

  小人物总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被忽视,作者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一战,重拾一战中的华工和历史意义。 ——侯思铭(《经济观察报》编辑)

  《陈查理传奇:一个华人侦探在美国》【美】黄运特,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7月

  有历史纵深感和学术意味的非虚构写作,书写了一个虚拟侦探所探明的文化与历史,有趣,有料。——孙行之(《第一财经》记者)

  《中华生活经典》系列,中华书局,2012年7月

  我喜欢中华书局出版的书,版本大小适中,装帧雅致。这套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曾经有过怎样的生活,想一想我们从现在开始可以进行怎样的小小的渗透与还原。——李葭(自由创作、策划人)

  庆祝无意义》【法】米兰·昆德拉,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7月

  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老作家的“终极思考”和现实铺展。当你思考意义有无时,已经是一种意义的开启。——木叶(《上海电视周刊》编辑)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