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摄影师” 切·格瓦拉

    游历阿根廷北部的过程中,切无疑拍了很多照片,可惜都散失了。不过他当时最喜欢的小喽罗、“黑小子”菲格罗亚的回忆,还是证实了这一点。当格瓦拉风尘仆仆地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一个碰到的熟人就是菲格罗亚。那辆装着小发动机的自行车经过长途跋涉,表现还不错,但显然该找个机械师拾掇拾掇了。菲格罗亚说:“接待我们的工程师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他打赌说那机器绝对支持不了这样的长征。埃内斯托不得不向他描绘他是如何走完这 4000 公里的路,并且给他看照片。这时,那工程师才答应免费给他修理发动机,交换的条件是让人家用他这故事来做广告。”

    于是,1950年1月28日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体育日报《画刊》上,就登出了格瓦拉写的一封十分滑稽的来信,配以他推着坐骑、戴着太阳镜的照片,与这次展出的那张自拍照几乎一样的造型。

    “摩托日记”

    1951年12月29日,格瓦拉与大他6岁的好友格拉纳多骑着500毫升马达的英国老式诺顿二型摩托车,开始了第二次征程。这正是那次因电影《摩托日记》而广为人知的环游拉丁美洲之旅。

    本次展览中几乎没有关于这次旅程的照片,除了另一张摄于1951年的自拍照。那是出发前在阿根廷所拍,“摩托日记”时代的格瓦拉,长得大致就是这副样子,不如一些传记中写的那么帅,那么具有一路迷倒无数女生的魅力,倒是可以看出拉美人的粗豪之气。

    不过,对照切·格瓦拉研究中心 2008年出版的一部图录,可以找到另一张此次旅途中所拍的照片,那是一张朦胧的、像是浸在雾中的人物风景照,拍的是一条沿海道路上,几个带着土豆和洋葱的土著。

    展览的图片说明,说这是格瓦拉 1954年在危地马拉所摄,不过更权威的资料显示,这张照片是格瓦拉的旅伴格拉纳多在智利瓦尔帕莱索通往安托法加斯塔的路上所拍。据格拉纳多回忆,格瓦拉此前使用的是一台大型的柯达相机,但在旅途中,他换了一台小型的柯达雷丁娜相机。

    在5月刚刚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摩托日记》新译本中,可以看到大约20张关于此行的照片,其中一部分是别人拍的格瓦拉和格拉纳多,一部分是格拉纳多的作品,署名格瓦拉的有8张,署名阿尔贝托或格瓦拉的有6张。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出格瓦拉后来一以贯之的两个重要主题:古迹,以及印第安土著、麻风病人等底层民众的生活。可能在格瓦拉研究中心庞大的图片库里,相关的照片也不是很多,否则很难想象,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展示切的一生与摄影密切关系的展览里,会独缺这么著名、这么重要的一次旅行呢?不妨听听卡米洛为他老爸所作的解释:“他有一个很大特点,也是很可惜的,就是他不太在意那些照片,或者说他保存了一些,但是另一些拍了就放下了……他就是这样!”另外,据格拉纳多讲,他们之所以没拍太多照片,是因为没钱买更多的胶卷。

    不过我还是从相关资料中找出了一些与摄影多多少少相关的线索。尽管留下的照片实物不多,但这次旅程实在关乎格瓦拉一生的关键转折,而摄影在这一转变中又绝非可有可无。

    南美洲的壮丽山河,一下子就把刚刚上路的格瓦拉迷住了,这广阔天地让他充分感受到身心的自由与开阔。他在日记里写道:“尽管已经相当疲惫,但我的双眼却拒绝入眠。眼中浮现的是两个绿色的斑点:一个是已经被我抛在身后的世界,一个则是我所追求的所谓解放。在我飞越世间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的过程中,它们的形象始终与我这非凡的旅途同在。”(《摩托日记》P20)

    他和他的伙伴都为眼前的美景狂按快门,但很快,他们就噎着了:“奇怪的是,看惯了这湖泊、森林、井井有条的花园,我们居然有了一种腻烦的感觉。浮光掠影地领略自然风光,只能让人捕捉到一种千篇一律的单调感,而不能让人充分融入这个地方的意境之中;所以,至少必须停下来几天。”(P42)从这个时候开始,格瓦拉看东西的眼光逐渐深刻起来,不再停留于风景,而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活在风景中的人们的生存状况。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