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饮食安全攻略

    怎样安全食用水产品

  在营养方面,海产品和淡水产品都属于优质蛋白质,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比较适合病人、老年人和儿童食用。且脂肪含量低。但它们的安全性各有不同,建议平时吃水产品时记住“三不”和“三看”。
    不重复
    √海产品和淡水产品最好轮换着吃,而且应挑选不同种类的水产品。
  √一星期内不重复吃同一种水产品。
  不过量
    √每星期吃水产品保持在三次左右。
  √每次吃水产品不要过量。成人每人每次不超过120克。√孕妇吃水产品(无法保证其安全性的)每星期不要超过l90克。√外出旅游吃当地水产品每星期不要超过190克。
    不生食
    √无论是海产品还是淡水产品都要避免生食。
  √螃蟹、海螺等有硬壳的完整水产品,一般需煮或蒸30分钟才可食用。
  看品种
    √水产品重金属含量一般趋势为,肉食性鱼〉杂食性鱼〉草食性鱼,因此吃鱼要看品种,避免吃大型的肉食性鱼类,少吃鲨鱼、帝王蟹、黑鱼等。
  √水产品的重金属富集部位为,内脏〉头部〉肌肉。因此不要吃鱼头、虾头,也不要吃内脏。
    看生熟
    √一般来说,不管海产品还是淡水产品,熟加工的肯定要比生食的安全,尤其是生的淡水鱼虾及螺类千万不能食用,接触生的淡水鱼虾及螺类后要洗手。
  √一般腌制的盐或醉制的酒精浓度都不足以杀灭嗜盐菌和寄生虫,因此不要吃醉活虾等淡水产品,尽量少吃咸炝蟹等海产品。
  √海产品的生鱼片近年来吃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它对原料的新鲜卫生和加工储藏的安全卫生等要求特别高,一旦一个环节出问题,安全就没保证。
  看季节
    √夏季是食用海产品的高危时期,特别要防范生物危害引起的食物中毒。
  √冬春季吃海鲜较安全,最好吃水质好、赤潮少的地区出产的海鲜。
  √春季是河豚产卵季节,也是食用河豚中毒的高危险期。

  小窍门·怎样清洗水产品

    水产品食用前一定要洗净。鱼类要去净鳞、鳃及内脏;煮食贝类前,应用清水将外壳洗擦干净,并在清水中浸养7-8个小时;煮食虾前,要清洗并挑去虾线等脏物。水产品的营养和安全如何兼得鱼类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脂肪含量少,尤其是海鱼含有丰富的脂肪酸。但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鱼都受污染,大多数鱼身上多多少少都有重金属和化学品检出,因此让一般消费者在营养和安全之间做一个选择很为难。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欧盟食品安全机构都对食用鱼的风险和益处进行了评估研讨。2010年1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全球性的鱼类消费风险和益处联合专家磋商会,从评估结果得出结论:
  吃海鱼还是淡水鱼,关键在于食用量的平衡和你自身的情况。剂量决定毒性也决定营养。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说,合理吃鱼的益处高于风险。但对孕妇来说,特别要控制好吃鱼的种类和数量,以免过量食用受污染的鱼给下一代带来风险。至于婴幼儿和青少年虽然没足够数据来评估,但也应该参照孕妇的标准,控制好吃鱼的种类和数量。
    防范攻略
    √吃石斑鱼、鲈鱼等珊瑚鱼会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因此要谨慎食用。
  √不吃醉活虾,尽量少吃咸炝蟹、生鱼片。
  √孕妇、婴幼儿和青少年要控制吃鱼的种类和数量。

  碘盐怎样吃才安全

  根据身体情况合理食用碘盐不同人群需要的碘量不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要的碘量也不同。儿童和青春期少年因生长发育较快,对碘的需要量大。女性在怀孕期、哺乳期是需碘的高峰期。
  碘摄入量还与健康状况有关,如甲亢患者不需食用碘盐,因为补碘会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加剧病情。
  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是否可吃加碘盐,一定要遵医嘱,自行决定会加剧病情。
  根据生活地区确定是否食用碘盐查看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报告》,可以了解你居住的地方属于缺碘地区、适碘地区还是高碘地区,决定是否该吃碘盐。
  例如,如果你住在高碘地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安徽、江苏、内蒙古9省(直辖市、自治区)109个县735个镇里,平时碘摄入量较多,尿碘水平也较高,那就不要吃加碘盐了,吃了反而会有碘摄入过量的风险。根据2009年的调查,上海、浙江沿海城市和福建沿海农村孕妇碘缺乏风险较高。所以,当地“准妈妈”们要注意补碘。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碘摄入量7岁前儿童每天90微克,7-12岁儿童120微克,12岁以上15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为200微克。
  根据饮食情况科学食用碘盐同样吃碘盐,不同的饮食习惯会使碘摄入量有很大的差异。口味偏咸的人吃碘盐摄入的碘较高。比如,上海是适碘地区,如果一个上海人上班时基本在食堂吃加碘盐,每星期休息两天在家吃饭,经常吃海带等海产品。这个上海人碘摄入量会接近最高摄入量,如果尿碘检测值超过适宜量,这个上海人在家可以使用无碘盐,以调节自己的碘营养状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