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密码

    福莱特的《圣殿春秋》,以欧洲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为经,用12世纪英格兰历史上一段真实的王位争夺战的史实作纬,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欧洲中世纪的特定时代中,人性的善与恶、爱与恨、卑劣与良知、贪欲与复仇。
    小说以三组主人公的视角引出三条情节线索,编织了犹如大教堂一般繁复恢宏而又华丽巧妙的架构。
    建筑匠汤姆携家带口,颠沛流离,一心想实现他深埋心中的理想——建造一座全英格兰最雄伟的大教堂。他历经艰辛,终于在偏远残破的王桥修道院得以实施建造大教堂的宏伟蓝图,却不幸死于敌人蓄谋制造的火灾中。继子杰克继承了汤姆未竟的事业,克服千难万险,最终完成了继父的遗愿,也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救赎。此为第一条情节线。菲利普神父慧眼相中汤姆的才华,两人合力打造大教堂的伟大工程。他百折不挠,战胜了教会恶势力的阻挠与破坏,最终得偿所愿。这是第二条情节线。伯爵的女儿阿莲娜为父亲报仇,含垢忍悲,在白手起家的奋斗过程中与杰克相爱,并得到了菲利普神父的帮助,终于雪洗耻辱,光复祖业。是为第三条情节线。
    如果说这三条情节线的交错对位、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已然是畅销书的基本元素,那么,汤姆、菲利普、阿莲娜这三个主人公所象征的“建设”、“信念”与“复仇”的三大主题,则承载起了《圣殿春秋》的思想与文化内涵,而独到的人物刻画、大量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则大大地支撑、充盈与强化了它们。
    《圣殿春秋》问世20年,原著销量超过1400万册,被译成30多种语言出版,至今仍畅销不衰,这其中必然有超越普通畅销书的因素在内。笔者以为,围绕大教堂的建造而展开的一幅中世纪英格兰及欧洲社会生活与民情风俗的广阔而迷人的画卷,是其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吸引世界各地的读者为之流连忘返的文化密码。
    比如,热恋中的杰克与阿莲娜在树林中约会,他给爱人背诵起了法兰西史诗《罗兰之歌》,让阿莲娜异常佩服,杰克的这一本领来源于作为游吟诗人的生父的遗传因子。此处牵涉到了欧洲中世纪一类传承文化和娱乐大众的特殊人群——游吟诗人;杰克流浪到西班牙托莱多时,加入了一个学者社团,从中学到了对他建造大教堂极为有用的数学知识。这里作者用文学的手段表现了中世纪的欧洲与阿拉伯之间的文化交流……当然,《圣殿春秋》的“文化密码”理应远不止这些。而这也正是本书值得我们阅读的理由所在。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