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来自湖南的夫妇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在上海安家置业,生活开始走上正轨。虽然两人的月薪一万元,但太太老觉得钱用得特别快——自己不是一个大手大脚的人,是不是哪里出现了毛病?
六年前,JANE从湖南到上海与男友团聚(现在已经晋升为老公),自此两人开始闯荡上海滩的生活。当时的日子很苦,JANE家境不富裕,到上海时口袋里的钱只够支付几天的饭钱,幸亏JANE的男友早到上海两年,有一定的根基。
难关终于过去,现在29岁的JANE可以说走得比较平坦:在七莘路买了一套住房,女儿已经2岁了,先生和自己各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收入稳定。
月收入一万元,年底总是出现赤字
JANE现在一家外资公司做人事管理,先生在外资公司做工程师。JANE和先生两人的月总收入是一万元,应该说是不错的。
但是JANE一直觉得存不下钱,到年底时家庭总出现赤字。比如按照JANE家正常开销,一个月能结余5300元,一年能有将近6万元的存款,但是JANE家目前家庭总资产只有16万(其中包括一套1998年时购买的15万的房子),JANE弄不明白:钱上哪儿去了?
补贴父母,购买保险是大头
JANE总结下来:可能与买保险和补贴父母有关。JANE每年要支付保费2万元,其中的1万元是购买投资连接险的,剩下的1万元分别为自己、先生买了中国人寿的康宁终身险,JANE为孩子买了分红险。当时JANE只想为家庭提供完善的保障,但每年2万元的保费让JANE负担起来有点累。
JANE和先生家还在湖南,两人家中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家里有事总会让JANE帮忙,前年家里要盖房子,JANE就支援了2万元,这笔开支是不能省的。
没有任何投资手段,只赚钱不打理
JANE和先生平时都很忙,没有时间炒股票,有钱就存银行。所以至今,除了JANE先生曾经买的3000元股票外(现在忘了名称和买入的价位),其他投资就没有了。
如何规划财务,让余钱多一点
JANE请教理财顾问:如何规划自己的财务,让自己手头的余钱多一点?比如如何安排每月的财务,每年的开支如何紧缩?(因为父母没有硬性规定每月寄钱,该给父母多少赡养费合适?)还有就是按照JANE 家目前的状况,保险是不是买得太多了?如果买多了,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保费支出吗?
每月收支状况 单位/元
每月收入 每月支出 本人收入 4000 基本生活开销 2000 爱人收入 6000 住房贷款 1000 子女教育费用 1600 医疗费用 100 合计 10000 合计 4700 每月结余 5300
2001年度收支状况 单位/元
收入 支出 年终奖 10000 保险 20000 存款利息 1000 其他 5000 合计 11000 合计 25000 年度结余 -14000
家庭资产负债状况 单位/元
家庭资产 家庭负债 现金及活存 40000 住房贷款 4万 定期存款 1100美元 股票 3000 房地产(自住) 15万 资产总计 20.3万 负债总计 4万 净资产 16.3万
综合类理财计划 在此我先对JANE的家庭财务状况做一个分析:
JANE家庭年度收支表 (单位:元人民币) 收入 支出 劳动收入 130000 基本生活支出 24000 投资收入 1000 子女教育支出 19200 贷款支出 12000 保险支出 20000 医疗支出 1200 其它支出 5000 收入合计 131000 支出合计 81400 年度结余 49600
* 收入分析: JANE家庭的工作收入为13万元,但投资收入仅1000元。从开源的角度来说,增加投资收益率是JANE家庭理财的一个主要要改进的地方。
* 支出分析: 基本生活开支每年仅24,000元,可以看出实际上JANE家庭还是十分节俭的。其中贷款和医疗支出属于强迫性支出,是不可避免的,从量来说也基本合理。
关键是子女教育支出和保险支出,分别占到收入的14.7%和15.3%,明显太高了。我们目前不清楚每月1600元的费用是如何支出的,但一个2岁的女孩的教育支出竟占到家庭总支出的23.6%!太不可思议。即使是用于教育,这也属于畸形消费。
保险问题更大,花了很多的钱,还没有获得必要的保障。一般来说,每年用于寿险、失能保险、医疗保险、房屋保险的保费总额,以不超过投保人收入的10%为宜。现在JANE家庭花了总收入的15%以上的费用,对于医疗、失能、房屋等方面还没有获得应有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