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浪潮”遭遇希区柯克

    阅读这本书,另外给我一个很强烈的印象是特吕弗的提问方式。那是一个个很孩子气的提问,因为特吕弗在希区柯克面前完全找不到了以前的那种傲慢无理的态度,他审慎而又仔细地发问,看到特吕弗的发问的时候,我的面前甚至出现了一幅孩子仰望高高在上的父亲的画面。特吕弗在希区柯克的面前完全像个对什么都好奇的孩子,百无禁忌地提问,坦诚自己对希区柯克的电影的看法。希区柯克和他对好莱坞同仁一贯的冷嘲热讽的态度不同,则表现出了谦逊的一面。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电影界中的君王,君临天下的气势使他所有的影片具有了强烈的“希区柯克风格”,哪怕是那些遭到了影评人的谩骂或者那些票房不理想的影片,在特吕弗的眼中看来,仍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20世纪60年代无疑是希区柯克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他在谈话当中表现出的对电影事业的清晰而透彻的一系列构想,让这本书具有了一种生机勃勃的非凡气势。

    这本书出版后的几年中,1972年5月,特吕弗在戛纳电影节又一次遭遇到了希区柯克。但是很显然,这次会面让特吕弗有些吃惊:“我觉得他老了,疲惫了,也有些神经质,因为它在放映一部影片的时候总是很激动,就像一个年轻人要通过一门考试一样。”但是,尽管如此,他仍然很幽默。当特吕弗问他对奥斯卡奖有什么意见的时候,这个终生与奥斯卡无缘的胖胖的人却把奥斯卡幽默了一把,他说“最好每三个月颁发一次”。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