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类能级提升的美食广场替代了败退的小吃广场,馄饨、饺子、客饭为主的快餐式饮食被丰富多彩的美食小店替换。广场式饮食,也真正有了“美食”之誉。作为美食广场中的一个大品牌,来自“大食代美食广场”几乎占领了沪上美食广场的小半壁江山。熟悉大食代的人显然知道,这已经非昔日的美食广场可比,食点更精致,风味更全面,是中心商业区吃饭的价廉物美处,如今比较有人气的是落户中山公园新宁购物中心、徐家汇美罗城、淮海路香港广场和南京西路梅龙镇的四家大食代。
大食代的大厅以深褐色为基调,木桌木椅将传统与现代进行完美的结合,错落有致的几个区域,有十余个风味各异的美食摊位,一些写字楼白领,把地下的美食广场当成加班加点的临时加油站,吃饱喝足再回办公室伏案。其中记者就比较喜欢“锅彩”的铺位,它主要经营日式干锅饭,铺子不大,在铺位众多的大食代里并不显眼。不过记者觉得要比外面日本快餐的吉野家等更价廉物美一点。其中16元一个的杂炊锅,听起来难听,却挺美味,有点家里咸泡饭的感觉,湿湿的,鲜鲜的。吃完了饭,再到甜品屋加一份冰,更是不错的享受了。
生意差异之大让人惊讶 不过,虽然大食代的选址都是千挑万选,但在不同的大食代美食广场,人们总会感到人气的悬殊,当然,最明显的莫过于它的中山公园分店和联洋家乐福店的区别了。
中山公园的大食代就不消记者多介绍了,这里几乎是喜欢逛街的“搜购一族”的“定点食堂”,在中山公园附近上班的写字楼白领,也喜欢来这里给肚子加点油,或者来这里享受一顿惬意的下午茶; 此外,中山公园附近也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居民社区,不少居民在闲暇之余,懒得下厨房了,也会到这里来享受一番,因此一般来说,这里的客流比较稳定,生意自然也是比较火爆的。
而位于联洋家乐福大卖场地下一层的大食代的人气明显就没这么旺。记者在的正值吃饭时分晚上6: 30来到这里,整个美食广场的食客还不到10人,这让记者颇有些惊讶。
环境不同导致客流两重天 不过看一看周边的环境,就会发现出现这样的情景并非意外。
其实,联洋家乐福的人气本来就不旺,收银处甚至少有排队的景象出现,这里麦当劳、肯德基也不像市区般热闹,绝大部分台子都是空着的,更不用说“大食代”了。说到底,还是因为附近的联洋社区和证大等楼盘的投资比例过高,入住率不足所导致的。
一般的大卖场,往往对周边的居民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类似于联洋这样的居民社区,周边成规摸的商业设施很少,绝大部分商业设施都集中于大拇指商业广场和家乐福内,在这里投资商铺理应回报可观; 但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所做的推论是在社区成熟的基础上得出的,事实上联洋社区由于其领先的社区概念,吸引了大量投资客的进入,其投资比例曾一度超过70%,虽然经过几年的不断换手,入住率渐渐增加,但是仍然远远没有形成居住氛围。记者在5月31日晚上8: 00的时候来到联洋社区和附近的一些楼盘,发现其中的60%左右仍然没有亮灯,有几家亮着灯的还传来“乒乒乓乓”的装修声,也没有真正入住。在家乐福购物的人中,有很多人是带着散步的想法来的,手上拿着两个小购物袋,购买的东西并不多。在大食代消费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在家乐福购完物或者是要去购物的人,但本身在此处家乐福购物者就不多,更不用谈经过分流后来到“大食代”消费的人了。
相比联洋家乐福店,“大食代”中山公园店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别的不谈,光是社区成熟度上就远超联洋,毕竟这里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 另外周围的商圈规划和办公楼宇经济也给它带来了滚滚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