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离职金的悲喜演义

如果你不得不离开你的公司,离职金也许是给予你慰藉的最好药方。除此以外,离职金的多寡其实也是你的名誉、价值和权益的体现。

    被解雇的人拥有一个权利——领取离职金。离职金的概念在英文里叫做service pay, 就是对你过去为公司的服务所做的补偿。通常在美国的一些大公司里都有这项支出,普通员工所能得到的离职金可能是你几个星期的工资。随着头衔的上升,离职金也会成倍地增长。能拿多少离职金不仅仅是钱本身的问题,也关乎你的名誉、价值和权益。

慷慨离职金挽颜面    向来以铁娘子形象示人的卡莉·菲奥莉娜,自从成为惠普公司的掌门人之后,依旧不改其锋芒毕露的作风,使过去风格低调的惠普几乎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最近,她突然遭解职的消息也如同她当初宣布合并康柏时一样令人吃惊——CEO的合同还未到期,就不得不面对“下课”的结局,菲奥莉娜只能无奈地接受董事会的决定,提前卸下了CEO的铠甲。

    菲奥莉娜“离职”的性质最终被描述成“迫于董事会的压力辞职”,理由是她并未有力地提高惠普公司的股价,而惠普和康柏的合并也未能增加公司的业绩。并购后的经营绩效并不非常理想,惠普的个人电脑龙头宝座只能拱手让给戴尔电脑,继而只能靠储存系统与服务器的销售维持业绩成长。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菲奥莉娜和惠普公司创始人的后代一直不合。在菲奥莉娜入主之前,惠普坚持秉持其创始人谦逊和低调的理念,而这位“铁娘子”不仅刚刚上台就发动了巨大的变革,甚至以力挽狂澜之势主导了惠普和康柏高达189亿美元的超级合并,作风异常激进。矛盾于是根植于管理层和董事会之间。

    华尔街对惠普的评价其实并非如此负面,而且惠普去年的表现也并非相当糟糕,即便如此,菲奥莉娜还是被董事会无情地扫地出门。显然,她在年初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时候对此还不知情,当时她微笑地对记者说,她和董事会的关系一直很和睦。在她离职的消息被宣布之后,惠普的股价也并未大幅上升。坊间推测,菲奥莉娜未能妥善处理与董事会的关系直接导致了铁娘子的黯然谢幕。因此不难理解在离职金问题上,董事会企图息事宁人的慷慨态度。

    对菲奥莉娜而言,精神损失有高昂的离职金作为补偿也多少挽回了一点颜面。惠普公司在提交证监会的文件上透露了菲奥莉娜所能得到的离职补偿——她总共将获得高达2140万美元离职金,并获准继续保持她的个人电脑外加3个月技术支持。此外尚有价值5万美元的寻职期间的规划咨询费用。这部分离职金并不包括她手中的股票期权以及退休金。

    惠普提交美国证交所的资料上显示,这笔高额解雇金加上她在2004年获得的815万美元薪资,将使得菲奥莉娜自1999年离开朗讯科技加入惠普后的收入总额达1.886亿美元,包括价值达6560万美元的股票。

  截至2004年10月底为止,菲奥莉娜的合约内容包括了140万美元薪资、157万美元红利,以及一年内认购607万股公司股票的选择权。2003年,她共赚进664万美元,包括210万美元红利,2002年,她则进账1070万美元。

高额离职金引发斗争    纽约证券交易所前主席格拉索,想必熟悉证券的读者都不会陌生。2003年9月,现年58岁的格拉索,从21岁起进入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最初的职位是经纪人。35年的职业生涯以来,格拉索从经纪人升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的位置。这一点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的体现。在格拉索任纽约证交所主席期间,他的工作颇受认可,被无数光环笼罩,直至后来被迫因高薪丑闻的压力而辞职。

    当时的状况异常混乱,在格拉索接近1.4亿元的累计薪酬和优厚的养老金被披露之后,一时间舆论哗然。站在反对者的最前列的两大基金——美国加州公共职员养老基金和加州教师养老基金,在给格拉索信中写道,“近期披露的有关您与纽约证交所的薪酬协议让投资大众感到震惊,这令恢复公众对美国金融系统信心的重要努力遭受挫折。”为了平息当时纷纷扬扬的质难,格拉索爽气地辞职了。

    但问题是,就薪酬和离职金的细节,格拉索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并未达成任何协议,所以后遗症留到了今天。2004年1月初开始,纽约州总检察官斯皮策介入事件,就领取巨额薪酬问题起诉格拉索要求其退还大约1000万美元的部分薪酬。格拉索立即予以还击,反过来起诉纽约证交所,要求他们支付至少500万美元的离职金。官司到今天还没有结论。

    格拉索1.4亿美元的薪酬在股市低迷的今天看上去确实非常刺眼。但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当初格拉索在位期间,确实为纽约证交所立下汗马功劳,没有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就没有交易所今天的地位。同时必须考虑到在此之前IT行业大热的几年时间里,股票价格成倍地增长,景气的行情为纽约交易所带来的收入也极为可观。从这个角度而言,格拉索得此高薪也无可厚非。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