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公司三缄其口

  高管薪酬如此反差,上市公司又作何反映呢?本刊记者接着又对10多家业绩亏损或是下滑的公司进行了随机采访,但采访的结果却让人失望。
    大江股份是一家中外合作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农牧业企业之一。大江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正大上海有限公司具有外资背景,来自泰国,注册于香港,原持有大江股份2.86亿股,占到42.39%。今年以来,正大上海在B股市场累计减持大江股份B股1.16亿股,累计减持比例达17.09%,从而退居第二大股东。而2001年大江股份巨亏1.42亿元,但9名高管领薪却达259万元,人均28万多元,前三名高管年薪更高达175万元,人均58万元。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大江股份董事会秘书时,董秘明确告诉记者,高管薪酬问题他不能回答。他说,大江股份高管中有外资人员,他们一个人就顶20个,薪资标准说不清楚,因此,大江对此无需解释。
    一度让市场癫狂的科技明星股清华紫光,股价曾超过100元,去年却也踏入亏损族的行列,净利润为-2362万元,但13名高管却拿走201.8万元,前三名高管100.6万元,而在盈利达到7563万元的2000年,7名高管年度薪酬总计不过86.8万元,人均不过12.4万元,最高的也不超过20万元。两年的对比异常鲜明。记者和清华紫光联系了数次,接电话的是同一位小姐,董秘总是不在。最后一次,她告诉记者,董秘出差,无法联系,而对于高管薪酬的问题,过于敏感,公司其它人员不便作答。
    在业绩亏损、高管薪酬也大涨的国嘉实业,记者的遭遇同清华紫光一样,董秘也不在办公室,接听电话的小姐让记者留下电话,但她表示这个问题过于敏感,董秘不一定会主动和记者联系。同时,她向记者证实了新大股东即将入主,公司将进行重组,高管人员可能会出现较大变动。其后,记者也未能采访到该董秘。
    惟一接受记者采访的是科龙电器董秘朱常叙。前不久,科龙电器新董事长顾雏军宣布今年他只拿1元。对比前后两任高管的不同薪酬,董秘告诉记者,科龙电器前高管的巨额薪酬中,相当部分是补偿,具体比例,不便透露,但新董事长既然拿出这样的态度,说明还是希望业绩回升,从而得到更丰厚的回报,因此,新的管理层对公司的扭亏是有信心的。
    总的说来,对记者的采访,这10多家公司的回答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电话无人接听,其二是回答“对不起,董事会秘书出差了,请您过一个星期再联系”,第三种就是不予作答。看来,对高管拿高薪,公司本身也不是理直气壮。制定科学的薪酬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