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红包瘪了还是鼓了?

  现在这个时候,上海各大公司、写字楼的“午间半小时”最集中的聊天话题是什么?当然是年终红包了。每个公司、每家单位的“当家人”最费脑筋的是什么?当然也是年终红包了。一年的业绩如何,除了上级领导的评价,员工的年终红包也是一个硬指标。更何况,这和自身的利益也密切相关呢,拿得出拿不出象样的年终红包,几十双几百双眼睛可都盯着呢!
    记者近日利用职业优势,开动“红包搜索引擎”,从一些公司老总的办公室和写字楼的“午间半小时”聊天现场窃取到一些行业的年终红包的核心机密,第一时间向《理财周刊》的读者发布。
    情报显示,证券、IT、外贸等行业去年效益大滑坡,红包普遍要比往年“瘪”,而房产业、旅游业还有公务员、教师等的年终红包则普遍看“鼓”。不过,年终的红包究竟是鼓了,还是瘪了,还是大家拿到后自己摸摸才最清楚哟!

“IT头”红包瘪得最快
    要说今年的年终红包瘪得最快的人,剃着板寸的“IT头”们必定要登上排行榜了。
    从2000年以来,互联网挤泡沫的动作可真够大的,“关、停、并、转”无数,最遭殃的当然是当初“投笔从键盘”的年轻智囊们。记者认识的一位朋友,原来在新闻单位干得好好的,因为抵挡不住e时代的诱惑,投奔到了一家网站。当初,许给他的薪水自然是足够丰厚,月收入8000元,于是他娶了娇妻,买了价值80万的豪宅,以为自己从此可以跻入中产阶层,过上富裕的生活。谁想到偏偏在去年10月成为裁员大潮的一员,现在,不要说年终的红包,工资在哪里拿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在各大网站里,像我的这位朋友一样的经历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过去的一年里,连新浪、搜狐这样著名的门户网站都大量裁员,一些小网站因为生存的压力而对员工“动刀”的就更多了。加上现在的CEO们不仅对“烧钱”在行,对“省钱”也很在行,所以裁员大多选在年中进行。那些被打发的程序员、网络工程师乃至C什么O,除了临出门时能领到一笔“遣散费”以外,年终的红包是想也不要想了。
    有幸留下来的人怎么样呢?本市一位网站的副总裁徐文军向记者透露,以前年终都是发双薪的,双薪之外还有“数字保密”的红包,但今年,恐怕连双薪也保证不了,红包就更没指望了。

券商只能拿零头
    去年可以说是股市最凄凉的年份之一,所以证券界就有了一句流行语“时光容易把人抛,绿了股票,瘪了钱包”。去年下半年的股市暴跌,跌幅超过30%,而今年年初又一举跌破1500点,所以和网站一样,一些证券公司也不得不拿出两大“撒手锏”:裁员和减薪。
    裁员减薪的寒流波及众多的证券公司,这在业内已非秘密。某拥有员工3000人的全国性大券商,已计划裁掉近1000人,幅度达到三分之一。被裁掉的员工主要属于与行情关联度最高的营业部以及投资银行部等业务部门。据称,一个中等营业部将从现在正式在编的20多人缩减为10来人。
  总部位于深圳的另一家证券公司裁员的力度也同样不小。该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已裁掉大约50人,相当于整个部门人员的三分之一。其中今年新招入的20人,现已裁掉18个。“由于是企业主动违约,所以给了这些人三个月的缓冲期,现在年底到了,差不多该走人了。”一名知情者告诉记者。据透露,该公司裁员的动作并不止于此,投资银行部接下来还将再裁去约50人。
    另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券商不久前已在全公司进行过一次考试,考试成绩被当作开列裁员名单的参考。考试之后,该公司在北京的分公司投资银行部已经先期裁去20多人。
    与裁员相伴而来的还有大幅度的减薪。大多数券商已经向员工明确表示,今年的年终奖金已经没有指望了。事实上,许多券商连员工的工资也不能全额发放。一家总部在深圳的券商只向员工发放60%的工资。即使工资能够足额发放,但是拿不到年终奖,也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上海一家外地证券公司的负责人张永行告诉记者,证券从业人员的收入构成中,年终奖是很大的一块,年份好的时候,可以拿到6-12个月的工资,差不多和工资对半开,在有的公司甚至还占总收入的60%-70%。各证券公司根据员工的职位高低、贡献大小一般发1-10万元的年终奖,像效益较好的大的证券公司,人人拿个5万元以上的红包是很普遍的现象,即使小一些的、效益稍差的,普通员工也能拿到两三万元。至于公司老总级的,因为是根据经营业绩来定的,年终奖更是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不过,今年的情况可就不那么妙了。据张永行透露,预计今年有些证券公司会取消年终奖,即使要发,也会大幅缩水。记者进一步问“会缩水到多少”,他的回答是“大约一个零头,十分之一吧。”
照此推算,一般的员工的年终奖可能只能在万元以内了,有的大概只能拿上千把元得个“安慰红包”了。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