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元明清思想家都去做MBTI,会是什么结果呢? | 《宋元明清思想史纲》

  宋元明清思想家的MBTI都是什么呢?据Eastern Philosophy分析,

  王安石是INTJ(内倾直觉思维判断),

  王阳明是INTP(内倾直觉思维理解),

  曾国藩是ENTJ(外倾直觉思维判断)

  ……


  宋元明清的思想家大多是NT型(理性主义者)人格。走近这些理性的思想者们,认识世界,探索新知,可以进一步了解有宋以来理学、心学、实学、朴学的发展历程。

  下文摘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谭丕模的代表作《宋元明清思想史纲》,他在绪论中列举了宋元明清代表性的思想家和思想观点,提纲挈领地分析了各时代思潮发展的总趋势。他科学严正的态度和清晰明快的笔调,是典型的NT型人的文风。


《宋元明清思想史纲》
(新原点丛书)
谭丕模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宋元明时代——中世末期之中国思想界较之两周及汉唐——中世早期及中期呈现着异样。(照经济史上的时代划分,中世末期系包括从北宋起至鸦片战争的一个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到中世末期,小地主经济在生产领域中占着优势,都市的自由商人及行会手工业经济在社会经济的领域中渐获得其重要的地位,具备了资本主义前夕的社会诸条件。在社会的经济形态前进一步,建筑于其上层而受其决定的意识诸形态也自然要跟着前进一步。以故,宋元明时代的思潮,较之前代呈现着异样,能产生达到观念论哲学上之最高形态的理学,与带有朴素的唯物论色彩的实用主义及素朴的科学知识。基于生产力发展和都市兴盛的基础上,印刷术便亦于此时发达了。这给学术研究的发展上以种种特别有利的条件,所以宋元明时代的哲学思想之发展,并不是偶然的。

  宋元明时代的思想家,如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诸人,都是从心性问题的研究出发。(即李觏、王安石也谈过“心性”。存于李所做的《删定易图序论》及王做的《性情》《原性》三文中,不过“心性”问题在李王的学问体系中不占重要地位吧。)从“心性”问题而达到宇宙问题构成其哲学上之体系,所以他们所讲的学问,固然广博无涯,而“心性”问题,却成为他们研究上的核心问题——讲中和,讲义利,固属从心性上去说明;讲王霸,讲理气,也是从心性上去说明;即讲飞潜动植,作诗作文,也拿所谓“此心之全体大用”去兼括。所以“心性”问题,不但是哲学范畴的研究上之始点,而且依此以达到宇宙论,确定其存在依于精神之一见解下,又构成其研究上的终点。例如被视为北宋典型的学者二程,他们曾说:“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程颢语)“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性,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程颐语)很明显,他们是认“心性”问题为构成一切问题的根源。又如南宋之理学巨子的朱熹,在确定其本体论上,也是同一态度的。他们没有从观念论的哲学的根源上去树立其体系,而不曾深入到那被视为构成宇宙之根源的“心性”的理解。降及明代,致力于理学革新运动的王守仁,则进一步以“致良知”为一切学问的张本,而喊出“良知即是天理”的口号来。中国地主阶级的观念论哲学,至此算是由王守仁而集其大成了。

  然而他们从心性论出发何以能达到宇宙论呢?当他们一追究到心性之起源的究极上,在存在依于精神之一原理下,不能不达到玄学的有神论的解释,把一切自然界、社会界的现象的起源,而归结到“由无生有”之虚冥的作用——自然的主宰。从而便不能不转而认“心性”是由此而派生的之一观念论的见解。这种自然的虚冥的主宰,在周敦颐谓之为“太极”,张载谓之为“太和”,朱熹谓之为“无极而太极”,陆九渊则更进一步说“宇宙内事,即吾分内事”(《语录》),这样探究宇宙的起源,比之过去儒者只达到人生哲学,即佛家之所谓第六识要前进一阶段,竟达到佛家之所谓阿赖邪识即第八识的境地。

  他们治学的方法,不似汉唐的学者只是寻行数墨,记诵章句,而专从体贴二字着手。程颢说“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王守仁说“良知二字,是吾从万死一生中体悟出来”,这所谓以体贴、体悟为治学唯一的方案,即是离开现实,而专从心性上去虚拟玄构的参悟方法,所以走入了纯粹的形而上学的发展。他们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读书上,认为森罗万象的一切现象,无处不可以从心性上的体贴而悟出妙理来。因他们认客观的存在,究极上都不是真实存在着的。所以周敦颐说窗前草不除,是“与自己生意一般”,程颢畜小鱼数尾,说是“欲观万物自得意”,张载听驴鸣,说即此悟出仁来。触机神悟,与汉唐学者只死守注疏的学风判然两途。自然,也有一部分学者,如李觏、王安石、陈亮、叶适、李贽、徐光启之流,其治学方法,不根着自已的直觉;不过以直觉去研究学问,为此时代治学之主要方法吧——正确地说来,大地主阶级的一派却完全是如此的。总之,在宋元明时代,“理学”在学术范畴里获得支配的地位,研究宇宙,研究心性,以主观的体验为治学的唯一的门津,实为宋元明时代的大地主阶级的哲学之主要特色。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