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探微与人文视野|轩敏华《画与绘:中国画笔墨生态》


中国美术研究丛书



  《海派绘画史》
  卢甫圣 著


  卢甫圣先生的《海派绘画史》是迄今全面梳理海派各种绘画形式及其勾连共生消长规律的高屋建瓴之作。全书分八章,近200幅图片。时间上起清末民国下至21世纪的当下,涉及传统绘画、西画、版画、连环画、漫画、月份牌画、年画、动漫、电影、装置艺术乃至今天的新媒体艺术,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包容性。此专著跳脱单纯的绘画史称述,立足社会史和人文史,以独特的角度和立场第一次对海派绘画做了最完整的梳理和论述,同时补充、完善、厘清了多条线索和人物事件史料,为研究中国美术变迁提供了其物质文化史、视觉形态史和思想观念史的多种演进信息,为美术史论专业人员提供了既宏观又深入,既复杂又有序的最新学术资源。

  《美术序跋集》
  卢甫圣 著


  《美术序跋集》系“中国美术研究丛书”之一种,为卢甫圣先生近四十年撰述的各类美术类序跋的精选结集,涵盖了古体诗词题跋、美术史专题研究、断代史研究、个案艺术批评与艺术现象述评等多种内容,跨越了绘画史、书法史、艺术文献、当代艺术、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元,涵盖面很广,既体现出作者治学思路的一贯性,也揭示了不同时期美术史学的一些前沿问题,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中国书法史观》
  卢甫圣 著


  本书是卢甫圣先生最新的书法史著作。不同于其他的同类型作品,本书不做一般意义上的史料铺陈和时间梳理,而是着重从三个维度揭示中国书法的独特价值。卢甫圣先生梳理了书法史上的“历史文本”与“非历史文本”,雄辩地指出“以面对过去的方式把传统转化为当前的生活状态,是书法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根本的存在依据……是美与用、专与泛、古与今的有机整合,更是历史文本与非历史文本的有机整合。”当我们将书法视为一种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时,卢甫圣先生以带有哲学色彩的抽绎阐述了书法的“独一无二”,完成了从形态层面到思想层面的胜利会师。

  《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
  孔令伟 著


  《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关注的焦点是古器物的图像表达方式问题,包括版刻、手绘和传拓这三种基本形态,并探讨古物鉴赏所产生的历史感、历史知识与象征性含义以及古器物及相关图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该书从应用、研究、鉴赏三个角度出发,重新梳理古器物与图像学,及其所对应的中国艺术文化史上的“文艺复兴”。

  《我用我法:石涛艺术与社会接受研究》
  张长虹 著


  若要问中国古代画家之中,谁对近现代中国画坛影响最大,非石涛莫属。《我用我法:石涛艺术与社会接受研究》,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张长虹二十年来关于石涛艺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全书亮点颇多,书名取自石涛的“我自用我法”精神,从历时性的角度论述了三百年来石涛艺术的社会接受过程,也伴随着石涛形象重构的现象,反映了清代中期以来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在史实考证篇中,作者考证了《石涛花卉册》(现上海龙美术馆藏)为石涛中年时期的真迹,创作于1687年至1689年间,与其他“广陵树下”时期的作品一起,见证了画僧石涛中年时期追求入世的积极心态。在艺术接受篇中,作者论述了陈淳与石涛的花卉合集《白阳石涛书画合册》的流传问题以及江氏家族的石涛收藏与江恂的画风问题;作者观察到20世纪末,以吴冠中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对石涛艺术的重新解读和构建,重新思考了中国现代艺术的现实定位及其再发展问题。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