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辉:明清时期的屏具|《物绘同源:中国古代的屏与画》书摘


  (二)围屏

  围屏在明清时期甚为盛行,以十二扇者最为多见,其次有十扇、八扇等者,多为陈设于地的大型围屏,亦有少量陈设于案头的小围屏。

  明清围屏最经典的样式为各屏形如门扇而竖框下方出头为腿足,多为五抹式,屏心一般做成方格的箅子,裱糊书画,可以活拆;上方和中腰镶装绦环板装饰;下方裙板明代多饰如意云头,清代多饰夔龙纹、云蝠纹等,福建地区的围屏喜雕饰各式瑞兽,黄花梨制者则以透雕螭龙纹最为常见。围屏两边扇处多另加竖向绦环板,只余竖窄条,可书写对联。屏扇间多连以铰链,即一侧为环状,一侧为钩状。围屏有的双面可观,有的则为单面。陈设自由多变,既可每扇成夹角摆放,又可只折两头边扇,亦可整个呈弧形竖立,有时还有专门档屏的石墩。考究的围屏,还制作有专门的长箱,不用时折叠搁置。围屏图案主题多为祝寿,亦有纯为装饰者,宫廷中帝王书写一些教诫内容的围屏。故宫博物院藏有两架各十六扇围屏,是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时的皇子、皇孙赠送的礼物,屏心一侧绣寿字,一侧为皇子、皇孙所作贺寿诗,皇子一人一扇,皇孙两人一扇,是罕见的宫廷大型寿屏。

  款彩围屏是极为特殊的一类屏具。款彩漆是在漆地上进行雕刻,将图案部分剔刻至灰,然后填彩,如同刻板。至晚在明代中期款彩漆已经成熟,《髹饰录》中已经明确记载。其色彩丰富,装饰味浓,故而最多用来制作围屏,偶见以之制作柜、箱、匣等。款彩围屏的制作,在康熙时期达到顶峰。款彩围屏图案多为通景式,有满幅者,多数则在下方相当于裙板的位置饰各式瑞兽或折枝花卉,上方相当于绦环板的位置饰博古图案。屏心题材多样,人物故事图尤以汉宫秋月、郭子仪拜寿(又名“满床笏”)、西园雅集图、群仙贺寿图为常见,花鸟图则以五伦图、百鸟朝凤图为常见,其他还有各式山水、花鸟、人物题材,少见者有舆图、西洋人物等,多追求高屋广厦、人物风流的热闹繁华之状。还有一种集锦式布局者,布数十个作海棠形、委角长方形、扇面形等开光,内饰图案。背面多为文字,所见以寿序最多,具款者以福建地区最多,是当时官宦之间馈赠的寿屏。河南驻马店市博物馆藏有款彩围屏一套三架共计三十六扇,每扇屏高283厘米,宽47厘米,其正面为人物故事图,其中两架为《兰亭修禊图》(内容不同),一架为《西园雅集图》。其屏后文字显示此屏为清顺治十八年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明代官称)黄景昉和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清代官称)洪承畴分别撰文,并各携三百四十六位闽籍文官、五十三位闽籍武官(皆列名屏上),为曾任福建学政的宋祖法贺寿。16至17世纪,中西方贸易频繁,款彩屏风是重要的贸易品之一,因为途径印度尼西亚万丹,故而被称为“万丹漆”。其后贸易路线发生变化,运载款彩屏风的船只在科罗曼丹上岸,又被称为“科罗曼丹”,英文为“Coromandel”,至今西方人多知科罗曼丹而不知款彩漆。款彩屏风在国内的存量甚少,主要集中在欧洲尤其是法国。法国工匠将屏风上的漆层剥下,贴嵌在新制的家具上,从路易十四时期的家具直到现在,我们都能见到镶嵌有中国款彩漆片的法国家具。自清晚期始,法国工匠又出现将中国的屏风或柜门截下,做成桌、几等物件的台面。

  【以上内容节选自巫鸿主编《物绘同源:中国古代的屏与画》】





《物绘同源:中国古代的屏与画》
[美]巫鸿 主编
定价:98.00元
上海书画出版社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