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一)|陈丹青×马萧×尤勇:关于看画,艺术家和学者的立场有什么不同?

    2020年10月20日(上周五)晚19:00,画家、文学艺术评论家陈丹青,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中心博士后、青年画家马萧,中国油画院特邀青年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博士尤勇,共话艺术家和学者关于看画的不同立场。

对话书目



交织的目光:西方绘画500年
杜鹏飞 包林 马萧 主编


    西方绘画的历史,最精彩的华章都在迄今上溯的500年里。传承的线索和风格的演变,也以此段时期内最为清晰。中国对西方绘画历史的认知,历经嬗变,逐步丰富扩张,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映照与检视。本书收录了国内外14位著名的画家与学者对西方绘画的新鲜见解。

对话现场
    关于《交织的目光:西方绘画500年》

    马萧: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够请到陈老师跟尤勇来帮助我们的新书《交织的目光》做一个在线直播。这本书实际上是根据两年前清华博物馆的一次展览——《西方绘画500年》——延伸出来的。当时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做了一个艺术沙龙,邀请了清华美院的包林老师、李睦老师、周爱民老师,当时尤勇也参加了。后来博物馆的馆长杜鹏飞老师提议,能不能把这个活动延伸一下,变成一个更有深度一点、更有持久性一点,在学术上或艺术上继续传播。所以我就约了很多老师朋友,请大家一起提供了这么些稿子,最后就组成了这本书。现在这个书已经出版了,就放在我们的最前面,大概情况就是这样。

    陈丹青:ok,大家好。我很惭愧,我只有一篇《局部》的讲稿被收到这本书里面。这本书的主编是杜鹏飞老师、包林老师,还有马萧同学。书里有10多位作者,他们都因为种种事情不能出现在这个场合,所以我得过来,也正好借这个地方——乌镇木心美术馆的会客室——在今天晚上来做一次对话。我希望两位年轻人多聊一些,因为我对这本书的贡献几乎没有。但是有个意思我非常想说:第一,我们这代人年轻的时候,像他们这样岁数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来评论欧洲任何一个老大师、老画家,好像铁定这就是要由西方人来评价的。现在这本书里面所有作者都是中国人,然后像马萧和尤勇,他们成长在这个时代,很早就能够了解世界各国的美术讯息,而且大部分都出过国,看过原作,能写也能翻译。你看马萧在这之前写了一本书,叫《印象派的敌人》,为我们回顾了很难得的一个历史,就是印象派同期沙龙在干什么,他们有多少人,影响有多大。我在《局部》第二季以他这本书作为一个契机,展开我的话题。再者就是尤勇,他多年在中国油画院做自己的研究,现在他是艺术研究院的博士生,博士论文是关于委拉斯贵兹巨大的作品《宫娥》。这里头牵涉到几个世纪以来对这幅画的许多解读,最后是他自己关于这些解读的解读。这些事情在我年轻的时候,不但根本做不了,连想都没有想过。所以时代真是进步了,到了这一代能够很坦然的面对这么多讯息,然后面对某一个专题能够写出来说出来,现在能够出版。听说《交织的目光》这本书首印3000以后,现在又很快就加印了。说明市面上有好几千人在读这本书,我不知道是谁,也许是学院的学生老师,也许是社会上热爱美术的朋友,这都是三四十年前不可想象的事情,这是我的一个感慨。第二个感慨,也是要从我们那个时代说起,我们那会理所当然的能够拿到一本画册,它一定是一个西方人的著作,由我们翻译过来,一个西方的权威在那儿谈各种各样西方美术史的作品和流派,其中最有名的恐怕是贡布里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现在是新世纪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史论家,中国的画家,中国的甚至学生,硕士生把从前我们认为只有西洋人才能做的主题拿过去,自己来谈。这本书叫《交织的目光》,蛮有意思的,也蛮对的。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平视西方的传统了。也不叫平视了,但我们已经跟西方传统周旋了一百多年,西方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我们中国学习从事艺术的人一个重要背景。谁家里都有一大堆西方画册,当然也有中国画册,我们已经进入这两大传统之间,而且都能够拿出自己的心得,写自己的文章,这是我也非常高兴的事情,早先是不敢想象的。所以你们俩聊聊。十七八年前马萧到清华美院来考试的时候,他就是个小青年,然后十年前我认识尤勇的时候,他大学还没毕业,好像是大三,可是他们现在已经是七尺男儿,已经在出自己的著作,写自己的论文,像做梦一样,来你们俩聊聊。
                                   
    马萧:这个书叫《交织的目光》,因为这里边不光是请了这些一些让画家像陈老师这样的,也有史论家、学者,像彭峰老师,像包老师这样的。但这里边最重要的,也是我自己对这个书的一个目标,就是真真正正的去找一群年轻人,通过这样一个画展来引出他们对西方美术史的一个看法。确实像陈老师刚才说的,我们现在这一代人和之前不一样的比起来就是他的讯息获得渠道比以前多了。这书里面这些作者有一些现在还在国外留学,另一些人也有出国或者说短期访问的这样一个经历。很重要的就是你在原作前面的时候,你的感受和反应跟在家看画册完全?回事,差别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