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的深沉思辨——评《崇德说》

  沈善增在《崇德说》中运用历史文献资料、儒释道等典籍研究,扎实考证,逐一论证崇德文化潜藏于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他借用弗洛伊德、荣格的术语认为:中华优秀的文化积淀于集体无意识之中。在显意识层面上,由于在两千多年的宗法制集权社会中,荀子、韩非子奠定话语基础所倡导的崇力文化大行其道,所以,崇德文化是受到压抑的。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崇力文化和西方盛行的崇力文化结合在一起,就造成表面看来中国的人文环境似乎很糟糕。但汶川大地震一夜之间,国人人性中的善良、关爱凸显,而在此之前,人们对社会状况都不满意,觉得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为什么能瞬间如此变化?就因为中华民族潜意识里有这文化积淀。他警觉: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是崇力文化,崇力文化在历史上屡屡将中国导向专制、动乱、崩溃的深渊,崇力文化也正将当今世界导向危机与人为灾难的深渊。所以,如今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迫切需要崇德文化,由此来审视、纠正当今世界的导向危机,用崇德文化来定位个人人生和社会发展之价值,从而构建地球村的和谐人文环境。
  《崇德说》作为哲学思辨,理应有待相关理论界专家学者分析研讨。但是该书作者沈善增的深沉思考,以及《崇德说》所表现出的使命感——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任务,就是将人们潜意识里的自发的优秀文化积淀,提升为显意识里自觉的文化意识。由此彰显着知识分子可贵的人文意识。《崇德说》的文化价值或许正在于此。至于《崇德说》里关于文化、哲学、主义、理念、思维,诸如此类的理论索源、概念区分,倒是亦让小说家擅长形象思维的创造力,在史料典籍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发挥。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