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价值和价格,还有我们对书的感情

    如果像我这样一个读者,可以从作者所谈论的二十部名著的珍本中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当然了,只是说说而已,买是买不起的),我毫不犹豫会选——在作者最喜欢的二十世纪书籍中“名列第二”的——T·S·艾略特的《诗集》,1919年出版,寥寥数页,封面如一幅油画。这本书是由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她丈夫雷纳德开办的霍加斯出版社手工印制发行的。这里的故事表面上平静如水,水面之下却可能暗潮起伏。我指的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制作这本书过程中的心理状态。1917年,伍尔夫夫妇买了一台印刷机、一套字模、制版框、活字盘,弗吉尼亚开始了半职业化的印刷工生活:“检字、排版与印订书籍对弗吉尼亚具有一定的疗效,这一切把她从文学创作时紧绷的想象工作中解脱出来。”说得更明确一点,这有助于防止弗吉尼亚神经崩溃反复发作。曾经有一年的时间,《尤利西斯》的书稿因找不到印刷商就躺在伍尔夫夫妇家中,当然他们也没法接这个活,因为,按照弗吉尼亚排印的速度,要完成这个工作,差不多要47年之久。1918年,他们和一个白天在银行工作、晚上写诗的美国青年一拍即合,出版他只有几首诗的诗集。《诗集》共印制二百五十册,定价两先令六便士。“过去这些年里,我经手过五本不带签名的1919年版《诗集》,最近的一本售价是一万英镑。每一本书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本是红色布面花纹装订的,一本是蓝色布面花纹装订,另外三本是大理石花纹纸面的,但都稍有不同。每当我闭上眼,它们每一本的模样就会在我眼前清晰地浮现,而我依旧怀念它们,仿佛是我一手抚养成人的孩子,待它们长大后,就放手让它们到世间去闯荡。”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它的物质化的形式(珍本、普通本、首版、签名本,等等)的价格,人对文学价值的发现和认识,对书的物质化形式的感情,这是不同层面的问题,通常我们都是分开来谈论的。这本书的作者却把这些不同层面的东西交织在一起,交织出五彩斑斓的书的身世和命运。他是一个很好的“说书人”。
    
    相关链接
    
    里克·杰寇斯基出生于美国,后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读书,博士毕业后在大学教授文学。二十多岁时,因为一套《查尔斯·狄更斯作品全集》,使他一头栽入了珍本收藏、买卖的世界,后来更索性辞去大学教职,全心投入珍本书市,专门收售二十世纪重要著作的首版及手稿。他在英国BBC广播电台的节目《珍本书,奇怪人》中述说自己在这一行所遇到的奇人轶事,深受听众喜爱,也促成了《托尔金的袍子》一书的出版。
    
    《托尔金的袍子》,追溯几部二十世纪名著的问世过程,其中不管哪一部,都是收藏家眼中的珍品。经营珍本买卖二十多年的杰寇斯基,以风趣平实的文笔,为人们揭开珍本书籍买卖的神秘面纱。透过作者经手这几部二十世纪名著——《洛丽塔》、《麦田里的守望者》、《蝇王》、《尤利西斯》等等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这些作品当初问世的曲折经历、知名作家的小故事、收藏与转手的因缘巧合,也瞥见了精彩刺激的商场心机,以及仿佛亲身经历一场拍卖会的令人屏息的喊价过程。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