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素青:下面我们请魏伯乐教授做一个简短的发言,也为我们后面的发言做一个铺垫。
魏伯乐:谢谢孙素青女士、谢谢何元龙先生邀请我来这里。谢谢刘昶教授、谢谢王小卫教师为本书的翻译所做的工作。
我在谈到这本书的时候,会用到这本书里的内容,因此大家如果手上没有的话,可以拿一本,我会告诉大家在哪一页,上面有什么。
在谈到本书之前,我想先简单地谈谈刚才何元龙先生提到的罗马俱乐部的第一本报告《增长的极限》。我是罗马俱乐部成员。当时《增长的局限》刚出来的时候,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这本书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本书的观点似乎是在为南方发展中国家设置一个发展的界限,因为北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而南方正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讨论增长的极限的问题似乎是在为他们的发展设置一个障碍,而这是不公平的。10年之前我出版了一本书,5年之前在中国已经出版,名字叫《四倍跃进:福利加倍,资源消耗减半》,也就是说,加倍的增长,资源消耗减半,原来同样的资源你可以达到4倍的增长。在这本书中,我和我的朋友提出了一个观点,你可以实现经济的倍增,而水资源的消耗、矿物质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可以减少一半。那这样的话,你可以用同样的资源实现经济的4倍增长,这是完全可能的。今天早上我有幸参观了宝钢,我发现在那里他们已经在做那样的工作,可以实现产量的倍增,而资源使用减半,而且他们还在继续做这样的工作。这更加强了我对4倍跃进这样一种看法的信心。
10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欧共体和中国的汉堡峰会。在那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谈到了中国的"十一·五"计划,在这个计划里,温家宝总理提到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求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的议题。
现在我们来讨论《私有化的局限》这本书。先请翻到382页。这里面谈到最近十多年私有化的一些情况。接下来的383页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的私有化程度超过了发达国家。接下来的36页,这张图显示了法国格勒诺布尔市水务服务从一开始的私有到最后重新公有化的过程。
1991年的私有化导致了水价的急剧上涨和对投资的忽视,当地的市民对此很不满,所以后来对一半的水务公司进行了重新国有化。国有化以后,水价下降了一点,投资增长,但市民还是不满意,最后实行全部的国有化,水价保持稳定,但对供水系统的投资大大增长。现在我们来看212页下面一张图。这张图显示了在医药市场上私有公司主宰了这个市场,他们对新药的研发只关注富裕国家中富人的需求。所有研发费用中只有1%的比例用于贫穷国家的贫穷人口。更多的费用被用于研究对付肥胖病,其费用超过了所有用于研发对付热带病的费用。原因很简单,因为肥胖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富有的,他们买得起那些对付肥胖病的药,而非洲国家的病人是买不起药的。所以,市场可以是有效的,但它不会导致公平。接下来看318页,私有化导致的结果。可以看到,反对私有化的人口比例已经很高了,而且还在继续增长。接下来,我想再继续讨论一个例子,就是关于市场的效率和国家的效率,175页。在德国15年以前,建筑的火灾保险都是由国家提供的,经济学家对此很不满意,他们认为这是低效的,没有市场化,是国家垄断,他们主张实现火灾保险的市场化,他们预言火灾保险的市场化必将带来保费的下降。结果,与他们预见的恰恰相反,私有化以后保费上涨了50%-70%。原因很简单,因为私有化以后,几家保险公司为了竞争市场,吸引客户,他们要派出很多的销售代表,销售代表的费用最后都要由客户来分担,因此保费反而上涨了。在国家垄断的情况下,不存在这种竞争,也不存在这种额外的费用,所以保费可以比较低。这本书有个副标题,王小卫教授译得非常好,叫"如何避免好事过头",就是说本书的主要观点并不是要反对私有化,而是要强调私有化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求得一种平衡,不能过分强调。世界银行,特别是英美国家,就是盎格鲁-萨克森民族的这些国家,他们认为私有化、市场比国家垄断要好得多。我觉得他们把这个观点推到了极端,事实上,我们看到受到私有化影响更多地是在发展中国家,而私有化对他们造成的危害更多一点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一些平衡,把这个钟摆摆过来一点,不要让它摆得太过头。我对中国的情况一无所知,也许中国的情况和发展中国家私有化的情况不太一样。
最后我要感谢这本书的另外两位重要合作者。一位是奥兰·扬,他现在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就是我现在工作的学校。另一位是马塞厄斯·芬格,他是瑞士洛桑大学的教授。除他们以外,本书还有很多其他的作者,包括来自东欧、拉美的作者,没有他们的合作,本书是不可能的。我要感谢他们。另外,我还要感谢各位对本书的兴趣。
下面开始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