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汉字的味道

    平心而论,一个喜欢咬文嚼字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多见的,因为我们每天可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报纸、书、刊物、电视、电影……不说别的,光是“作秀、博客、灌水、超女”这些时代新词汇就弄得你头发晕脑发胀,谁还会去注意这个字用得对不对,这句话有没有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以至于有的饭店会堂而皇之地挂出“营养直达你的心脏”这种杀气腾腾的广告;有的服装公司会把“玩美女人”这种在表述上有歧义的语言用于内衣宣传。但是,即便全世界的人都不去关注这个问题,也有一个人会去关注它,这个人就是郝铭鉴!据说此公外出公干或私干,两只眼睛就像探测仪似的往一切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广告牌、路牌、店名、宣传栏甚至招贴栏上扫来扫去。
  好吧,就让我们来看看他扫出了一些什么?
  我想你对刚过去不久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还记忆犹新吧?你一定看见过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词“绿茵场”是吧?你知道这个“茵”是什么意思吗?或许有人想当然地把“茵”当成了草,因为它是“草头”的。可“茵”既不是花,也不是草,更不是其他什么,它是———垫子。
  形容一个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时,你是用“声名鹊起”呢,还是用“声名雀起”?可千万别大意哦,否则很有可能把赞扬弄成了嘲讽。郝铭鉴在《文字的味道》中告诉我们:“雀”和“鹊”,读音一样,又都属鸟类。“雀”是个会意字,下面是“佳”———短尾巴鸟的统称;上面再着一“小”字。鸟之小者曰“雀”,麻雀;也可泛指小鸟。麻雀腿短,翅膀也短,飞不高也飞不远,稍加观察便可发现,麻雀总是双腿并着跳来跳去的,由此产生了一个常用词:雀跃。“鹊”则是个形声字,因这种鸟尾巴长,故以“鸟”作形符。鹊和雀不同,它敏捷,善飞,飞行速度极快,“嗖”地一下,似箭离弦。所以,形容一个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时,便可以比之为“声名鹊起”。
  去年七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访问大陆,12日应邀在中国人大发表演讲,校长纪宝成教授作为主办方致欢迎词。他从天气开始谈起:“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就是这句两千多年前的“七月流火”,竟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那么,“七月流火”究竟形容的是天气炎热呢,还是天气转凉?作者在“纪校长‘用典’面面观望”一文中为我们分析得丝丝入理,不由你不叹服。
  作者以一个公民的义务、编辑的职责、学者的功力来解说汉字的奥秘、评说汉字的功用、细说汉字的魅力、力说汉字的尊严、巧说汉字的奇特、数说汉字的美妙,显现了作者在探究、发掘汉字功效上的执着热情、审慎思考和钻研深度。
  文字有味道吗?说实话,在没有看过郝铭鉴的《文字的味道》这本书时,我没什么感觉,反过来还常常被文字所困惑。这个困惑我想不少人都碰到过,比如是“倍感亲切”还是“备感亲切”?是“文身”还是“纹身”?是“鹊起”还是“雀起”?待仔细阅读了《文字的味道》之后,我不由地被作者严谨的文风所折服。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