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字的味道

    郝铭鉴先生赠我一册《文字的味道》。尚未品尝,就被封面上的一段文字所吸引:“您好,我是郝铭鉴。一个编龄不短、编书不多的老出版人。一个热爱教师工作、缺乏教学实践的大学兼职教授。一个热心语文规范、未经严格训练的编外语文工作者。来来来,学海无涯,文字有味,一起品尝如何?”正因作者“三栖”于教育、新闻、出版行业,兼营各种行当,都有成就。这本文字学的新著,想来有其不同凡响的特色。

    郝铭鉴是《咬文嚼字》杂志的主编。一本原来并不起眼的小刊物,经他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弄成了一个大世界,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咬文嚼字”,“咬”出了全国影响,雅俗共赏,口碑不错。看来,办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出了不起的成绩。《文字的味道》这部著作,则是郝铭鉴在编辑《咬文嚼字》杂志工作中记下的心得、感想和思辨,为当代文字学提供了许多有价值而有兴味的观点。每篇文章虽不长,但学术分量很重,又不枯燥乏味。时下有人提倡学术的大众化,我认为这本著作则是文字学大众化的一个有价值的尝试。全书十章,一读标题,是一盆“什锦菜”,令人胃口大开;“闲话讲在前头”、“现在言归正传”、“到名人家串门”、“醉里挑灯辨字”、“梦中徘徊词林”、“且来街头论语”、“广告犹如‘蟹脚’”、“小心词语陷阱”、“规范仍需努力”、“且听下回分解”。这十个题目,也是作者经营《咬文嚼字》杂志的主要纲目。看了题目,读者很想知道文内说些什么。

    全书积淀了作者多年来探求语言文字的奥妙,文章收集的材料都是闻所未闻,十分有趣。在《测字的智慧》一文中,郝铭鉴引用《幽默笔记》中云:宋代有个叫谢石的测字大师,一日宋徽宗微服私访,书一繁体字“問”字,让他测算,此人沉默片刻说:“左看似君,右看似君!殆非凡人耶?”宋徽宗将信将疑之间,再写一字复测,他用杖在地上画个“一”字。谢石大惊,曰:“‘土’上加‘一’,‘王’也。是吾君王乎?”伏地便拜。作者有年途经香港,见识过一次港式测字。某女以一“而”字问母病。测字先生说:“而”者,连词也。既然连得下去,看来并无大碍。而求测者为一女子,还需在“而”下加一“女”字,得一“耍”字。“耍”者,玩也。你妈妈还能耍,你就放心回去吧。三言两语说得这一女子心花怒放。郝铭鉴认为,这种信口开河的解说,当然没有任何科学根据,但它对字形的巧解妙释,却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我们不妨把它视作一种文字游戏。对测字行业作出这样的分析,见解可谓独到。

    汉语的词序同样是奥妙无穷。汉语如同魔方,其词序稍作变化,语意便完全不同。作者举“可以清心也”为例,说从任何一个字读起,都可以读通: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也可以清心,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个大书法家,一日他在墙角贴出告示:“不可随处小便”,谁知刚贴出不久,便被一年轻人揭走,他把它剪裁成“小处不可随便”。本是一句寻常告白,竟成了大可玩味的人生格言。

    《文字的味道》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一个青果,越嚼越有味。书还是不可不读的。于是不敢藏私独享,特向各位读者介绍。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