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今年中央电视台春晚专请《咬文嚼字》杂志的两位专家担任语文“啄木鸟”的角色,对播出文字咬嚼了一番,使春晚语言的健康程度有所提高,观众颇为满意。这两位咬文嚼字的“老师傅”,即郝铭鉴和金文明。
郝、金两位的专长和秉性大不一样。
郝铭鉴长期担任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的领导,《咬文嚼字》《编辑学刊》等杂志主编,除了出版业绩以外,郝在语文学方面尤有所长,文笔委婉有致,讲演逻辑清晰。金文明年长郝铭鉴8岁,以“调干生”入上海师大,与郝铭鉴实为同学(乃睡上下铺之类的同学),毕业以后,也入出版社供职,后担任过一家大学出版社的领导。但他不常以出版人的形象出现,在出版界,他是辞书专家,在学术界,他是文字音韵学家,在读者心目中,他又是好战的斗士。
金文明的文风,有如其人,容易激动,说话火力十足,文字硝烟弥漫,除了摆资料、讲道理以外,忍不住要责问几句,直问得你无所逃遁,对于一些显见的失误,他也不能容忍,必连篇累牍,穷追猛打,在他看来,这可是大问题。此公近年偶染小恙,多日不见,久别重逢,乍看颇显疲态,然交谈之中,则又神采飞扬,战士本色依旧。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郝铭鉴的《文字的味道》和金文明《守护语林》两书,是作为《世纪论语》丛书的开首两种献给读者。
郝氏的大作,说字(如“雀”“鹊”、“分”“份”、“联”“连”)、述词(如“作料”“佐料”,“狙击”“阻击”)、论语(如“喋血”“裸奔”),记名家(如吕叔湘、叶至善),谈广告,拭荧屏,说常见之字,论独特之理,娓娓道来,鞭辟入里,与读者大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现代汉语语法学权威张斌教授作序说,此书有明显个性,是记叙或议论都以语言文字的规范为出发点,又“由于探究语言文字的奥秘,增强了读物的趣味性”。金氏之作,则为其近年指出多位作家、学者、其他名人和著名出版物之语文、文史差错的文章集成。“碧落黄泉”、“致仕”之涵义,“仁者乐山”和“永遇乐”中“乐”字之不同读法等等,大家已耳熟能详;至于“籍籍”“无名”之不能搭配,“鸟人”“鸟事”之“鸟”不读niao之类,则尚鲜为人知。书中还收有如“狼狈”一词之语源探索以及对《管锥编》的纠错等较长的论文。
对于喜欢轰轰烈烈的金文明来说,这次的出书有些不过瘾。第一是其平素的文风被作了适当的“修理”,论辩性质稍有减弱;第二是出书以后,无声无息,媒体至今未予注意。其实“修理”还是很必要的,退去一些火气,少带一些硝烟,用资料说话,以事理服人,岂不更具“软实力”?
两书的策划者和编辑者孙欢女士,原文化出版社主力,现《编辑学刊》副主编,有识见,有理念,无论从内容挖掘、剪裁到整书设计、市场营销,都做得合理而到位。流沙河、陈榕甫、汪惠迪等名家已经进入她的视线,《世纪论语》将佳作斐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