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导读的系统工程——谈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系列文学鉴赏辞典

对文学作品的的介绍、分析和评论,亦即《四库全书》分类归入“诗文评” 的著作,先秦载籍中未见。汉代经师的解《诗》及学者王逸辈的释《骚》乃至六朝人的疏《文选》,都以注解的形式附见于原文之中,未有专著;而且大抵是文字训诂和各物疏解之类,对作品的美学的和历史的评价极少。其间,泛论文学的著作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之类,亦仅及文学的体性,这表明文学评论那时尚未从一般议论中独立出来成为专科性的门类。直至刘勰《文心雕龙》出,才开始文学评论的独立境界;但《文心雕龙》和同时代钟嵘的《诗品》、任昉的《文章缘起》,都是泛论文学全体或一种文体的一般性评论,对具体作家和具体作品很少涉及;有之,也只是作为例证的一鳞半爪。唐代以后,才有大量的诗话、词话、曲话、四六话及评文的专著,有许多涉及具体作家、作品的评骘。可惜这些评论大都孤立散在,缺乏统序;后世的文学史至文学批评史中分析作家作品,也只能举其大要,从流派和时代风格的角度进行阐析,一般爱好文学的读者要寻求对具体作品的导读性的评论十分难得,更不说汇集某一时代、某一文体的的作品赏析的著作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辞书出版社首创以辞书形式评论诗文,采取断代和专一文体的方法,先推出了《唐诗鉴赏辞典》。这是邀集了专家,精选有唐一代名家的代表性诗篇,逐首进行评析的专书,对读者提供集中有序的导读,迅速赢得了读书界的欢迎。于是全国各地的出版社纷起仿效,一时间出现了大量这一性质的辞典,但似乎有些赶风抢摊性质,而上海辞书出版社则是有计划有预筹的。继唐诗之后,又先后出版了各朝代文体的鉴赏辞典,迄今已有包括自先秦至清代的《先秦诗鉴赏辞典》、《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元明清词鉴赏辞典》、直至现当代的《新诗鉴赏辞典》、《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等整整一个系列,几乎包括了中国文学史的全过程。应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这套鉴赏辞典的优点十分显然,特别是它的集中性和有序性。集中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集中了一时代、一文体的代表性的名篇;另一方面则是汇集了当代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的见解,群贤毕至,精彩纷呈。有序性则如上所说,整套辞典包括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过程,不仅可以觇见各朝代之间的文学嬗递之迹,同时在同一朝代之间,前后艺术风格的演变也一一在目,如唐诗,论者向分初、盛、中、晚四期,宋词也以南北宋而易其风调,通过集中的排列和赏析,读者便能领受其随时代演进的可分辨的风格特征。较之对某一作品的单篇评析,读者的收获更多。每种鉴赏辞典均附有作家小传、年表和书目等项目,便于读者查考,也给读者更进一步的研求提供了方便。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