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走了,留下更多的却是悬念: 对于他的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品,人们对其市场行情走势出现了分歧。那么,在接下去的日子里,陈逸飞作品的价格究竟会如何波动呢?
4月10日的整个下午,我几乎都是在网上度过的,因为我从那里了解到了陈逸飞先生突然辞世的讯息。震惊与感叹是我那时最真切的感受,于是我搜索遍了网络的每一角落,希望能更多地了解有关于此的点点滴滴。
他说他有一双画家的眼睛,他用这来洞察世界的真谛,用视觉的效果来传递美的感受。然而于我而言,了解陈逸飞更多的还在于关注他的油画,更惊叹于他把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惟妙惟肖,我以为在我们这座海派的大都市中,这对于文化的前行是有不少促动的。
陈逸飞走了,留下更多的却是悬念:对于他的那些带有传奇色彩作品的市场行情走势,人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那么,在接下去的日子里,陈逸飞作品的价格究竟会如何波动呢? 拍卖市场“蓝筹股” 在中国油画拍卖的投资领域,通常将1991年作为中国油画市场开始成熟的一个标志。在这一年香港佳士得的秋季拍卖中,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元创下中国油画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在中国的传统上,艺术品的价值向来都是由其在美术史上的意义决定的,但这个标准却被这个纪录所打破,艺术品的价格无疑成为衡量价值的最重要标准。《浔阳遗韵》也成为了中国老百姓最为熟悉的油画作品之一。
1996年,香港苏富比首次举行中国油画拍卖的时候,便选中了陈逸飞的《黄河颂》,并最终拍出了128.5万港元的价格; 1997年陈逸飞的《罂粟花》在香港佳士得以387万港元刷新了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价。1999年,当《浔阳遗韵》再次拍卖时,它的成交价已经到了297万元。
近年来,虽然在拍卖市场上,一大批画家作品的成交价已经大大超过了陈逸飞的作品,但是他的作品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成交价,在2004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他的《霞飞路上》以220万元的价格成交,居于2004年中国油画拍卖排行榜中的第六位。陈逸飞在2004年创作的《上海滩》,成交价为170.5万元,排在第十位。 市场价值众说纷纭 尽管有美术评论者认为陈逸飞的作品缺少内涵,没有厚度,但他们并不否认陈逸飞的作品确实满足了藏家的欣赏趣味和投资需求。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端廷认为,对于普通的大众来说,把一个对象,把一个人,把一个物画得很像,栩栩如生,永远是人们评判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所以陈逸飞的这个画啊,一直是受到大家的这种喜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评论》副主编殷双喜认为,陈逸飞绘画的拍卖价格,一直很稳定,已经有一批人收藏他的作品,形成了一个藏家的群体,这些群体会积极地把他的作品往高位去提升,这是艺术市场一个重要现象。
陈逸飞去世之后,不少市场人士纷纷通过各种媒体表达了自己对于陈逸飞作品后市行情的预测: 上海嘉泰拍卖公司油画部主管赵音表示,画家的逝世来得很突然,也使得不可再生的艺术品总量出现定格,在这种情况下,拍卖价格上涨是必然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今年春拍中的上涨可能比较有限,一方面是因为拍卖公司在拍品上的准备不足,而买家在心理等方面也无法很快适应。广东保利拍卖公司艺术品文物部经理林映春表示,画家的突然去世后,藏家有可能考虑到长远的市场行情而不会马上放手,像黎雄才等国画大师身后,其作品价格出现了成倍增长,虽然在油画中这一现象不一定会重演,但增长是肯定的。对此,与陈逸飞有着长期交往的著名艺术评论家石建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觉得陈逸飞就是中国油画界的‘张大千’,“他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张大千是中国画的大师,他的工笔仕女、金壁山水以及荷花,都是其他中国画画家难以模仿的。陈逸飞在油画界的造诣也是其他中国油画家难以比拟的,在中国油画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将人物表现得如此诗情画意,同时将看似平常艳俗的东西描绘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