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正值陈逸飞去世一周年,一系列纪念活动将在本周举行,其中包括4月9日举行的《理发师》纪念献映。上周五,陈逸飞家人将其骨灰安葬于宋庆龄陵园,但陈逸飞长子陈凛并未到场,此前,因为陈逸飞遗产问题,陈凛与陈逸飞的遗孀宋美英法庭相见;在宋美英眼里,陈凛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在最新出版、由宋美英撰写的《逸飞视界》一书中,宋美英用自己的笔,通过“丈夫·逸飞”、“画家·逸飞”和“商人·逸飞”三章,不但回忆了她和陈逸飞的恋爱婚期,还首次描述了她眼中的陈逸飞长子陈凛。
陈逸飞系列纪念活动 4月7日周庄“逸飞之家”开馆。4月8日《逸飞视界》在上海书城举行首发式。4月9日在宋庆龄陵园举行陈逸飞墓碑和雕像落成典礼,并将在上海影城举行《理发师》纪念献映。
与陈逸飞的第一次约会 记得第一次约会是在1998年3月12日,那一年,上海的春天来得似乎比往年要早得多。在这之前,我接到了他的电话,他说自己正在奥地利拍摄《逃亡上海》,过几天要回上海,他在电话那头说:“我一回去就去看你。”
果然,几天后就是3月12日,中午我接到他的电话,他邀请我吃晚饭。我当时有点紧张,因为在我1996年参加国际模特大赛的时候,他是评委,在我心目中,他是高高在上的一个大名人;况且,现在他又是我的老板。
两个人是第一次这样正式地坐在一起聊天,但却像是多年的老朋友。饭毕,我和他走出仙鹤宾馆,回头看时,我忽然想到了这家宾馆就是我1996年参加上海国际模特大赛时的地方。
看看时间还早,我就邀请他到家里去稍坐。他同意了。
那个时候,我们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在我家里,我们喝着茶,并打开了电视。巧得很,电视里播放的正是他导演的片子《人约黄昏》。
两个人就把这部片子看完了。在看片过程中他在我旁边给我讲述当初拍摄这部片子时的一些趣事,不知不觉电影结束,他说我该走了。在美国闪电结婚
2000年,“新丝路”组织了一次“中国文化美国行”文化活动,当时我被派到美国去演出。逸飞那个时候也正好在美国。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吃饭,他突然问我,你带私人护照了吗?我说:“出国怎么能不带护照呢!”他就跟我说:“我们结婚吧,明天就去注册,好吗?”
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其实,那次所谓的结婚,不过是一次好朋友的聚会而已。因为我和逸飞都喜欢低调,所以没有大摆宴席。婚礼是在纽约市政厅举行的。逸飞的弟弟是男傧,我一个好朋友是女傧。我很恨《理发师》
逸飞记忆里最难忘的事情就是《理发师》的难产…… 有时候,我很恨这部电影,是它直接地夺走了逸飞的生命。
在《理发师》第一次停拍事件发生后,我很不赞成他继续拍下去。我劝他放弃,但他却说,我一定要拍出来,不为别的,我就是喜欢这部片子。
如果没有《理发师》,逸飞不可能这样早就离开我,也不可能抛弃掉孩子,一个人走了。
当《理发师》再度开拍时,他跟我开玩笑说,你不是想拍电影吗?本来打算让你当主角,可现在陈坤来了,我就得把主角给他。等我拍完这部电影,我给你拍一个专题,怎样?
虽说逸飞一直是对工作负责,负责到一塌糊涂的地步,但如果没有《理发师》事件,我想,他应该不会在后来的续拍工作里那么卖力。其实,他后来是跟某些人较劲呢。一是生气,二是工作辛苦,他又有肝病,怎么可能不出事呢?!
如果没有《理发师》,如果《理发师》很顺利地拍摄下去,我想逸飞是不会这么早就走的。我不想把逸飞的走归罪于《理发师》,但它的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两个“逸飞之家”
开设“逸飞之家”时,逸飞的本意是以出售时尚家居产品为主的。现在,它依然坐落在上海新天地广场的中心位置。逸飞走了,徒留着新天地广场那座两层的小楼……
其实称它为“逸飞之家”,逸飞倒是很少来这里的。我想,他当初给这两层小楼起名字的时候,应该是有“大家之家”的意思的。不过,当他将这楼里的一切设计好后,就又忙着别的事情去了。
逸飞生前最大心愿就是在周庄开创另一个“逸飞之家”,他也和周庄的人达成了协议,并在他生前就开始了建造工作。有一段时间,逸飞总往周庄跑,就是想选一块适合自己艺术角度的地方来构建他的工作室——逸飞之家。
后来,他看中了一处明清时代的老房子,就决定将其改造一番,名字就叫“逸飞之家工作室”。
可惜的是,“逸飞之家”还没有整修好,他就离开了人世,对他来说,可能也是一大遗憾吧。
陈凛听到的最后遗言 在逸飞刚离世的一百天里,陈凛在商业领域中的一系列努力,都逐一有了眉目:持股的“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shinemedi-a”媒体收购机构即将上市、一个旅游基金项目即将达成合作,等等。这一切可能就是陈凛所谓的实力吧。可惜的是,他真的不能把这些实力证明给他的父亲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