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试到接手两年时间 在真正拿出资金之前,孙蒙蒙还有一件重要且必须完成的事,那就是接受麦当劳的培训。在这一年时间里,依然是从最普通的员工做起,到最后的店经理,总共13个工作站,孙蒙蒙都走了一遍。在北京接受完岗位培训之后,孙蒙蒙进入位于香港的汉堡包大学深造。据她介绍,当时的课程是分级别的,每开一个级别上一次课,总共有3个课程,主要内容是传授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
“其实一年的培训时间非常紧张,因为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但是如果不学习、不了解今后就没有办法进行管理和经营,我现在每天做的事情都是以前学过的。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其中都有很多学问。”孙蒙蒙说。
麦当劳的加盟形式是将一家现有的、已经是成功运作的餐厅转让给加盟者,因此加盟者不需要自己带餐厅过来,也不需要自己选择店址。对于麦当劳公司提供的店址,孙蒙蒙亲自去实地考察过,也仔细研究了餐厅的财务报表。“我对公司的选址很满意,因为这附近居民多、学生多,消费能力可能一般,但是人口基数大,这对餐饮行业是比较合适的。言下之意,孙蒙蒙对接手这样一家成熟的餐厅显然信心十足。
2003年8月,麦当劳把经营情况非常好的丁字沽餐厅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转让给孙蒙蒙,成为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特许经营形式的餐厅。由于麦当劳要求特许经营人必须居住在所在餐厅的社区里,孙蒙蒙也从北京搬到了天津红桥区的丁字沽。
尽管没有明说,但从言语中还是能感觉出当时这250万元左右的投资已经占到孙蒙蒙个人资产的相当比重。“当时主要还是资金投入。对于麦当劳的信誉以及体系的了解,我认为这笔投资应该没什么风险。”孙蒙蒙说。
从参加面试到接手餐厅,孙蒙蒙经历了两年的漫长时间。她说: “就跟很多人中断工作去上学一样,我觉得加盟麦当劳是我一生的事业,花两年时间学习很值得。”
经营中充满细节的艺术 孙蒙蒙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平和谦逊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麦当劳教给我的。”这是挂在她嘴边的一句话。然而就如她自己所说: “钱都在这里,我肯定会更加敬业,花的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
在孙蒙蒙的经营过程中,麦当劳有一位营运顾问与她一直保持着联系。在磨合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孙蒙蒙会向他请教。营运顾问也会来餐厅转转,一般一个月一两次,协调和传递信息是他主要的工作内容。
从外观上看,这家麦当劳餐厅与其他所有麦当劳的门店并没有什么差异,甚至连孙蒙蒙自己都不能说出其间的差异。但是无意中她告诉记者,餐厅中的儿童乐园是她接手后自己投资重新购置的。
“以前都是别人教给我的,真正自己做了之后,我对经营麦当劳有了新的认识,”孙蒙蒙说,“这些认识其实都是一些营运上的体会,非常细节的东西,在书本上是学不来的,只能靠自己体会。比如说,最适合人们从口袋里掏出钱来的高度是92厘米,因此,麦当劳柜台设计以92厘米为标准; 其厨房用具全部是标准化的,如用来装袋用的‘V’形薯条铲可以大大加快薯条的装袋速度,用来煎肉的贝壳式双面煎炉可以将煎肉时间减少一半; 所有薯条采用‘芝加哥式’炸法,即预先炸3分钟,临时再炸2分钟,从而令薯条更香更脆; 在麦当劳与汉堡包一起卖出的可口可乐,据测在4℃时味道最甜美; 面包厚度在17厘米时入口味道最美; 面包中的气孔在5厘米时最佳; 等等。”
“麦当劳是我一生的事业” 做餐饮这行都有委屈,与很多坐落于旅游区的麦当劳不同,在居民楼包围中的麦当劳丁字沽餐厅有着更多烦琐的事情。“居民多,势必事情也多,不像游客走了就走了。这里小孩子是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就必须为他们精心准备礼物,陪他们玩。我常说,我们这里的员工包括我,就跟幼儿园的阿姨差不多。”
在这些“幼儿园阿姨”中,一部分就是孙蒙蒙亲自面试招来的,“我对她们的要求可远不如当时公司面试我时那么高,员工嘛,只要肯做就可以了。”
现在,孙蒙蒙一周上5天班,上班时间按规定两顿饭都是在餐厅吃的,巨无霸是她的最爱。同样的,孙蒙蒙习惯有意无意地在顾客中做着类似的调查,调查哪一样食物是在顾客心目中最受欢迎的。这样的调查结果她烂熟于胸,问及便能脱口而出。
每两周,孙蒙蒙会参加麦当劳的日常经理会。列席会议的是天津所有26家麦当劳的店经理,会议的内容都是相对固定的,无非就是总结一下上一阶段的工作,并对接下来的新活动做一些安排和部署。
有时,作为工会的活动,孙蒙蒙会组织员工一起出去玩,“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我都受不了,什么过山车啊,卡拉OK之类的。”其实在很多人看来,孙蒙蒙也只是一个很年轻的年轻人。 在记者采访前一个月,紧挨着丁字沽麦当劳餐厅,一家肯德基开张了。面对这样的变化,孙蒙蒙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的到来说明这里风水好,人气好; 忧的当然是客人的分流。”显然,对喜的自嘲中,她的忧虑一览无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