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刘庆邦决战老舍文学奖长篇大奖

记:本届文学奖为什么要对文学奖奖项的设置进行调整? 

    黎:以前的文学奖获奖者经常是一些老面孔,这种状态如果一直不改变,文学也就难以进一步发展。这次我们新推出了“新人佳作奖”,就是想以《北京文学》、《十月》等刊物上的原创作品为主体,来鼓励培植文学新人,打造年轻的作家队伍,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举措。 

    记:你怎样看待群众参与此次文学奖的评选? 

    黎:我觉得一部好作品必须具备四个特征:社会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如果写出的东西老百姓不爱看,那它算什么好作品?另一方面,我们已经进入大众文化消费时代,这个时代以自娱自乐为特征,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社会文化就会失去主流,缺乏文化精品。而通过群众的评奖,就可以培养一般读者对文学的精品意识。 

    记:怎样看老舍文学奖的奖金额? 

    黎:老舍文学奖的奖金在全国是中档水平。奖金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但我相信,我们的文学家追求的不是金钱的报酬,而是荣誉的报酬。老舍文学奖是个民间奖,它的奖金来源于社会,和一般的政府奖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希望国内外的企业能对这个奖项进行赞助,共同打造老舍文化品牌。 

    附:第三届老舍文学奖提名名单 

    长篇小说奖(2部):阎连科《受活》、刘庆邦《平原上的歌谣》 

    中篇小说奖(6篇):刘增哲《香歌潭》、徐坤《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毕淑敏《女工》、程青《十周岁》、衣向东《过滤的阳光》、刘连枢《半个月亮掉下来》

    戏剧剧本奖(2部):兰晓龙《爱尔纳  突击》、王新纪《刘巧儿新传》

    新人佳作奖(6篇):黎晶《选择》、吕不《如厕记》、尉然《李大筐的脚和李小筐的爱情》、毛银鹏《故人西辞》、刘春《好人如何,坏人又如何》、张栏《改变直线的三个小时》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