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刘庆邦决战老舍文学奖长篇大奖

12月30日,第三届老舍文学奖提名奖名单对外公布,阎连科的《受活》等16部(篇)作品获得提名。为扶植文学新人,本届老舍文学奖还首次设立了“新人佳作奖”。 

    老舍文艺基金会秘书长张东茂介绍说,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提名的作品共有16部(篇),终评将从中评选出长篇小说奖(1部)、中篇小说奖(2篇)、戏剧剧本奖(1部)、新人佳作奖(2篇)等四项大奖。与第二届相比,新增设了新人佳作奖(中、短篇小说),另外6位在文坛崭 

    露头角的文学新人获得了此项大奖的提名。 

    著名作家阎连科和刘庆邦分别以《受活》和《平原上的歌谣》获本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提名,他们将在终评中争夺此次大赛中分量最重的长篇小说大奖,获奖者将获奖金3万元。另外,著名作家毕淑敏、徐坤等也有作品进入中篇小说奖提名名单。 

    老舍文学奖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是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本届评选作品的时限为2002年2月至2004年10月,评选范围包括北京市作家在评奖时限内出版、发表、上演的作品,以及各地作家在北京和市属出版社、刊物、演出场所出版、发表、上演的作品,评选标准“重点关注那些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高品位作品。” 

    据悉,老舍文学奖颁奖仪式将在明年2月3日老舍诞辰纪念日隆重举行。 

    黎晶:“老舍文学奖”要力推新人 

    在第三届老舍文学奖提名名单公布之时,记者就本届文学奖的一些问题采访了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老舍文学奖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著名作家和诗人黎晶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与目前名目繁多的其他文学奖相比,老舍文学奖的特色是什么? 

    黎晶(以下简称“黎”):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写的就是原汁原味的京味文学。因此,作为荣誉最高的文学奖项之一,老舍文学奖不仅要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贴近热点,更要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京味文学,就像赵树理文学奖要有鲜明的山西文化特色一样。 

    记:在目前的文化背景下,评选老舍文学奖的意义是什么? 

    黎:我认为,人们的生活需求可以分为“吃饭”、“吃药”、“吃文化”三个阶段,分别解决的是生存、健康和精神享受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老舍文学奖的举办就是为了给人们推荐“可口”的精神食粮。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