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2004年音像版权交易大幅“跳水”的四大因素

在苦苦坚持了两个月以后,今年唯一的国产大片——《十面埋伏》的音像版权日前终于脱手,然而,与制片方负责人当初咬定的2000万元版费报价存在极大反差的是,此次版权交易的成交价格大幅“跳水”。据《东方早报》等媒体报道,其最终的成交价仅为300万元人民币。

  此前,另一部国产大片《英雄》的音像版权曾以1780万元的“天价”成交,不仅创下了内地影视作品音像版权买卖的最高纪录,也让众多的影视制作商看到了无尽的希望。然而,当初的喧闹仿佛仍在耳边,可张艺谋、张伟平们却已是风光不再。

  尽管谈到《十面埋伏》的音像版权交易,有关各方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便是保持了少有的缄默,然而,在2004年的音像版权交易中,《英雄》所开创的“高版费”神话,在持续了将近两年之后,已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埋伏》高开低走  同样的制作班底,同样的市场运作手段,《十面埋伏》成为今年电影界的热点似乎像在生产线上制作罐头一样丝毫没有悬念。

  正因如此,《十面埋伏》制片方在影片上映之前谈及音像版权费用时,便开出了令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2000万元人民币”。在制片方而言,这样报价并非是信口开河,毕竟,《英雄》的拍卖槌下就曾敲出了“1780万”。

  这样的价格让许多音像公司望而却步,而制片方在影片上映之后,或许是因为考虑到2003年年底的《北京宣言》,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营造影视界遵守行业规范的氛围,因而又宣布在影片上映两个月之内,不考虑音像制品的上市问题。于是,《十面埋伏》的音像版权在影片上映之后,仍然“待嫁闺中”。

  然而,市场状况瞬息万变。尤其是在市场秩序并非十分理想的情况下,音像版权交易讲究的是“一个时间一个价”。在盗版的影响下,制片方就《埋伏》版权费用而见诸报端的言论一次比一次少,而价格也一路下降。而最终,这一为诸多人士所关注的数字,终于定在了“300万元”之上。

  当然,这里所说的价格可能仅仅是以现金形式交付的版权费用,除此之外,作为整个版权交易结果的一部分,还有多多少少能给制片方一些安慰的“电脑商的广告投资”。

《英雄》水涨,版费船高?  《十面埋伏》音像版权交易的现实,或许可以算得上是“比较正式地为随着《英雄》版权拍卖而出现的音像版费一路上涨现象画上了一个句号”。

  许多人都记得,2002年年底,随着中国大酒店中的一声槌响,国产大片《英雄》以178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为内地影视音像史写下了一个神话。借着这一东风,内地音像版权交易中,版费飚升。其中,《老鼠爱上猫》750万元,《河东狮吼》300多万元,《奇逢敌手》600多万元,《我的失忆男友》300多万元,《绝种好男人》300多万元,《手机》700多万元,《无间道3》的版费则达到了800万元。而此前,只有冯小刚的《大腕》卖出过38万元的最高价,连著名的《卧虎藏龙》也只卖到了35万元。

  对于影视剧的制作方而言,这样的“好景”似乎不长。尽管影视作品的制片方坚持认为,以这样的价格成交,对音像版权买家来说也是公平的:“他们不仅可以从版权买卖中取得巨大的宣传效益,有利于公司的整体形象;而且就音像产品的市场运作而言,他们也能完全收回成本”,但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如此巨额的版费对于音像公司而言绝非像影视制作公司说的那样轻松。更何况,购买版权的“天价”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宣传效益,恐怕当事者自身也难以说清。

  而此后,“版权费用过高”甚至成为音像发行商心中的一块“心病”,呼吁理性买卖版权、甚至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高版费,成了音像发行商们的一项共同的工作。在这样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规范等外围因素的影响,《英雄》所开创的神话,已然不知不觉被终结。在今年的音像版权交易中,除了《白银谷》等少数为发行商所看好的影视剧创下数百万元的成交额外,大多数在版权交易中都遭遇挫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甚至“流拍”。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