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朱玉成口述历史》

  朱玉成先生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原副理事长、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71年10月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他作为主创人员创作的大型牙雕《成昆铁路》是我国在那之后首次赠送给联合国的礼品。下文选自上海书店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朱玉成口述历史》一书,从创作者的角度带我们回顾了这段历史。


《朱玉成口述历史》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
朱玉成 口述
马长林 撰稿


  我在北京工艺美术厂整整干了7年,其间运用我的专业特长,参与了好几件大型作品的创作,其中大型牙雕《成昆铁路》的创作影响最大,整个创作过程我至今难忘。那是在197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这是全国第一次举办大型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参展的展品品种齐全,全国各地送来的展品数量多达两万七千多件,真是规模空前。我们北京工艺美术厂也提供了不少展品,其中有一件小的牙雕作品,是我在牙雕车间同大家一起创作的,主题是《火车从北京开来》,上面雕刻着群山崇岭,一列火车从中穿过,实际是反映成昆铁路建设的成就,因为当时报纸上还没有公开报道成昆铁路建成的消息,所以起了这个题名。展览会主办方组织了全国工艺美术系统的艺人、设计人员和干部职工近万人参观、观摩,进行交流。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都去参观了这一展览,叶剑英还在参观后专门题词:“二万七千件展品,蔚为艺术之宫。”没想到正是叶剑英元帅在观看展览时看到了我们这件《火车从北京开来》牙雕作品,非常赞赏,指示我们要搞大的作品,直接来表现气势恢宏的成昆铁路,致使我们后来创作了大型牙雕《成昆铁路》。因为有了叶剑英的提议,外交部很积极,考虑制作几件高档工艺品作为礼品赠送给联合国,以展示中国辉煌的传统工艺美术制作的水平。1974年5月9日,外交部、轻工部联合具文向国务院请示,拟安排天津、上海生产壁毯,北京、广州生产象牙雕刻作品,赠送给联合国总部。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席位不久,联合国里没有新中国提供的艺术品,只有原来国民党政府送的东西。外交部、轻工部的联合文件明确其中大型牙雕《成昆铁路》,指定由北京工艺美术厂来制作。国务院同意了外交部、轻工业部的请示,当时厂领导魏书林接到文件,十分重视,明确象牙雕刻车间全力以赴来完成这项任务,由车间主任王树文、杨志谦和我三人先负责进行设计。

  因为有了外交部的红头文件,我们找了有关部门,拿文件给他们一看,他们很重视,特地安排了一架“伊尔18”螺旋桨飞机,让我们飞往成都去进行创作前的实地考察。这是我生平头一次坐飞机,据说这架飞机曾经是周恩来总理坐过的,一路上我们非常兴奋。

  成昆铁路北起成都市,南至昆明市,全长1096公里,从成都出发后,由海拔500米左右的川西平原,逆大渡河、牛日河而上,穿越海拔2280米的沙木达拉隧道后,下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再逆龙川江上行至海拔1 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全线贯穿地势险峻、地质复杂的山川河谷,途经崎岖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及水流奔腾湍急的山岭重丘。因为沿线地带气候条件十分恶劣,有全世界最复杂的地质状况,还有不少高烈度的地震区,因此被外国专家称为“铁路禁区”,长期被认为是不可能58修筑铁路的地方。但是在中国铁道兵为首的筑路部队的艰苦努力下,经过多年奋斗,于1970年7月1日竣工通车。经过铁路建设者的多年奋战,全线修建了各种桥梁991座,隧道427座,隧道长度达341公里,占全线总长的31.5%,平均每1.7公里有1座大桥或中桥,每2.5公里有1座隧道。成昆铁路建设过程中在机车牵引动力、通信信号、隧道土石方工程快速施工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创了18项中国铁路之最,13项世界铁路之最,有17项新技术、新工艺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由此使成昆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据当地铁路部门介绍,成昆铁路是一条用血肉之躯筑造的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有不少铁道兵、民兵牺牲在那里,仅据有关部门统计,铁道兵牺牲的人数就达二千一百多人,沿线留下一千多座丰碑,烈士陵园二十余处。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