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比起逃离,更重要的是与吸血企业做斗争。这既是为了劳动者个体,也是为了那些诚实经营的正常企业,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企业有受社会监督的责任,而劳动者也有责任向社会揭发企业的违法用工行为。如果不这么做,那么那些诚实经营的企业不得不负担比吸血企业更高的成本,很有可能就无法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那么它们的命运无非两种,要么倒闭,要么也沦为吸血企业。而对整个社会来说,吸血企业摧残了宝贵的人才,让他们失去劳动能力,罹患身心疾病,失去了规划未来的能力,也加剧了社会的少子化,破坏了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
正如今野所说,健全的职场就是在“具有战略性的思考方式”和日积月累的改善中形成的。作为劳动者,我们不能一味在看不到希望的黑暗之中选择隐忍,而是要以积极的、具有战略性的态度去行动。
04 99%的“吉姆” 也能有尊严生存的社会 人力资源咨询师常见阳平就在其著作《我们都是“高达”中的“吉姆”》中写道,世界上的人“99%都是‘吉姆’,而不是‘高达’”。所谓“吉姆”是系列动画片《机动战士高达》中常被敌人击落的量产型机器人。这一比喻告诉我们,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精英、英雄。然而,近年来却只有放宽劳动法律法规的限制和英才教育政策受到追捧,这样的政策只会鼓励吸血企业压榨人才。正如今野晴贵所说: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扩大那些标榜扩大精英阶层自由的工作方式,而是建立起让普通人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社会模式。”
最后说一下个人来说为什么想要引进这部作品的原因。近年来,国内关于劳动问题的讨论其实并不少,但就像日本所经历的那样,主流舆论普遍认为年轻人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年轻人即使觉得有问题,也只能以所谓“躺平”之类的消极反抗态度来对抗,而这一姿态倒过来也加剧了主流舆论对其的谴责。
另一方面,在企业经营伦理方面,能够听到的“成本是罪”“996是福报”等完全站在企业立场上的声音,保守主义的经济理论家只会指出“没有老板哪里有你的工作”这事实的一面,却完全忽略了另一面,即“没有打工人哪有企业能运营”。
诚然,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对用工方有利,但我们也必须警惕,正是同样的现状在日本催生了“吸血企业”这一吃垮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怪物——大量急于找到工作的劳动力让一些以压缩成本获得利润为动机的企业得以用廉价雇佣、大量筛选、用后即弃的方式折损性地使用人才。
如果企业处于收支不平衡状态下的不得不为的裁员,也许还能理解,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盈利状况不错的新兴企业,仅仅是为了成本考虑,为了更多的利润,为了更好看的财务报表,对宝贵的人才用后即弃,从个体层面来说造成了人的身心创伤,从宏观层面来说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伤害。
如果说盈利是企业的唯一伦理,那么从社会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另一种伦理来与之抗衡,保护社会中的人和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让人沦为“代价”——我们必须谨记一点,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
社畜必备“防坑”指南 远离职场PUA陷阱 震撼日本社会的企业“血酬定律”大揭秘

《吸血企业》 (日)今野晴贵 著,王晓夏 译 书号:9787532789771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年08月
内容简介 日本人曾普遍认为年轻人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在这一社会氛围下,哪怕是企业一方存在明显的违法行为,受到侵害的年轻人也会深感不安,感到“还是自己不对”,因此遭受身心双重折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问题核心在于企业用工管理制度而非个体,并将那些以少到让人无法规划未来的薪资和让私生活崩溃的超时劳动来压榨年轻人,并将他们“用后即弃”的无良公司称为“吸血企业”。
吸血企业的常见特征有:大量录用大量解雇、夸大薪资待遇、正式员工有名无实、战略性地进行职场霸凌、不支付加班费……它们不仅破坏了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也向社会转嫁了成本,威胁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安全,甚至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当然,光是在个体层面学会“如何识别吸血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还需要整个社会团结一致共同面对。
本书获2013年大佛次郎论坛奖,作者也因此获得2014年日本劳动社会学会奖励奖。该书出版后,“吸血企业”一词成为热词,入围当年年度流行语TOP 10,也引起多方重视,日本厚生劳动省每年都要评出“吸血企业”黑名单,以帮助求职者逃离劳务陷阱。
作者简介 今野晴贵
1983年生于日本宫城县。现任NPO法人“POSSE”代表理事。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专攻雇佣关系论、劳动社会学方向。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吸血企业对策项目共同代表。著作有《劳动法的正确使用方法》(east 出版)、《不要输?吸血企业》(合著,旬报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