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曾普遍认为年轻人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在这一社会氛围下,哪怕是企业一方存在明显的违法行为,受到侵害的年轻人也会深感不安,感到“还是自己不对”,因此遭受身心双重折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问题核心在于企业用工管理制度而非个体,并将那些以少到让人无法规划未来的薪资和让私生活崩溃的超时劳动来压榨年轻人,并将他们“用后即弃”的无良公司称为“吸血企业”。
吸血企业的常见特征有:大量录用大量解雇、夸大薪资待遇、正式员工有名无实、战略性地进行职场霸凌、不支付加班费……它们不仅破坏了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也向社会转嫁了成本,威胁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安全,甚至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当然,光是在个体层面学会“如何识别吸血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还需要整个社会团结一致、共同面对。
《吸血企业》一书获2013年大佛次郎论坛奖,作者今野晴贵也因此获得2014年日本劳动社会学会奖励奖。该书出版后,“吸血企业”一词成为热词,入围当年年度流行语TOP10,也引起多方重视,日本厚生劳动省每年都要评出“吸血企业”黑名单,以帮助求职者逃离劳务陷阱。
近日,译文坐标推出了该书的中文版,今天与大家分享该书编辑薛倩的编后记。
“这么一点事都做不好,你脑子有毛病吧?”
“骂你是为你好,这都受不了以后怎么混?”
“不能给公司赚钱就是垃圾,好好反省一下你自己做人的问题吧。”
……
如果你经常在职场听到以上这些话,那么你需要小心,极有可能你遇到的就是一家“吸血企业”。
“吸血企业”是日本劳动问题专家今野晴贵发明的一个新词,用于形容那些以少到让人无法规划未来的薪资和让私生活崩溃的超时劳动来彻底压榨年轻人,将他们“用后即弃”的无良企业。这个词一经发明就迅速在年轻打工族群体中传开,成为年度热词,也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日本人曾普遍认为年轻人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在这一社会氛围下,哪怕是企业一方存在明显的违法行为,受到侵害的年轻人也会深感不安,感到“还是自己不对”,因此遭受身心双重折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问题核心在于企业用工管理制度而非个体。即使年轻人自身素质出色,工作认真勤勉,也无法逃脱被公司压榨到身心俱疲乃至罹患上精神疾病的命运。这样的企业不仅破坏了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也向社会转嫁了成本,威胁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安全,甚至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吃垮国家的妖怪”。
01 何谓“吸血企业” 吸血企业的常见特征有:大量录用大量解雇、夸大薪资待遇、正式员工有名无实、战略性地进行职场霸凌、不支付加班费……只要是为了公司自身的发展,它们可以毫无顾虑地牺牲前途无限的年轻人才。这一模式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中极为常见。
其中,大量录用大量解雇,也就是人员的高流动性,是识别吸血企业最为有效的标签,有些人还美其名曰“过筛子”。其能够成立的基础,在于劳动力市场有大量待业人口,以及工作流程分解后的高度单一化、零件化。就前者而言,它导致即使再低的薪酬再差的工作条件,也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涌入供其“吸榨”,因此用后即弃也毫不可惜。而从员工角度来说,即使在被公司录用之后也会面临着永远看不到头的“筛选”,每天生活在业绩不达标就会被裁员的恐惧之中,被迫向公司表现出绝对的服从。就后者而言,它放弃了传统企业通过长期雇佣、长期培训来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的思路,而将技术性流程简单粗暴地分解为单一的环节,让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可替代性;而员工即使长期从事这一工作也无法积攒职业技能,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处于随时都可能被替换掉的危机之中,更无法具备和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
吸血企业另一个为人所诟病的特点就是长时间加班却不支付或者只支付极少的加班费,其目的无非是廉价压榨员工,而结果往往导致员工过劳而罹患身心疾病。企业不付加班费的方法不胜枚举,最简单的手段,莫过于找各种理由搪塞员工:“你干活太慢”“你个人业绩不好”“市场环境严峻”“你没申请加班”等。这就和那些偷了东西的人却声称“肚子饿了”“寻求刺激”的借口一样低级可笑。哪怕这些理由确有其事,也无法改变其违法的性质。然而就算如此低级的借口,在很多年轻人无法开口反驳的职场都能大行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