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前行的尝试丨上海文艺出版社两书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北纬四十度》《重走》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大型推展活动,自2012年首次举办以来,今年已到第10届。本期年度推展活动以2021年本报刊发的四个季度影响力书单为基础,结合出版社自荐,囊括月览好书、日常报道及好书遗珠,以“媒体认可、市场销售表现力、专家推荐、读者认可”作为标准,注重人文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在呈现不同趣味与多元声音的同时,推崇严肃阅读。

  与往年一样,“2021年度影响力图书”(146种)依旧分为主题出版、文学、人文社科、财经、教育艺术、生活科普、童书七大类,全面勾勒2021年好书阅读版图。

  上海文艺出版社《北纬四十度》《重走》入选。

《北纬四十度》选摘
文/陈福民

  我们知道在北纬40度这条地理带上,赵武灵王修筑了中国最早的北部长城,西端终点至东经107度的高阙塞,我们还知道,这条长城坐落于呼和浩特、包头以北。

  那么问题来了,都城在邯郸的赵国,是怎样与远在阴山大漠的呼和浩特、包头以及临河扯上关系的呢?在我少年时代读《史记》读到名将李牧的故事时,这个问题就曾困扰过我。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就是说,李牧常驻今天张家口蔚县、山西代县一带防御匈奴。

  小孩子读书只看故事不求甚解,被贵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所吸引,想象他的英武,追慕他的成就,悼惜他的无端屈死,却从未认真想过“赵之北边”与邯郸的关系,也不知道这正是“胡服骑射”的结果。

  这也难怪吧,无论现在的呼和浩特、包头有多么亲切,在那个时代它们与中原文化圈的距离仍然是遥远的。我想,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战国时代真正与中国北方地区发生文化乃至文明交流关系的,不是秦国而是赵国,甚至,秦统一天下后对北部边境的认定,也是完全沿袭了赵国北长城一线。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汉·东汉”卷对此有非常清晰准确的标识。

  赵国与中国北部地区的联系,始自晋文公。这其中的缘由,是因为晋文公重臣、执掌晋国国政的赵家先祖赵衰,被晋文公封为原大夫,封邑即今天的原平县,其后赵氏一族尽管在晋公室执政,但其主要力量和活动根据地都在晋国北部。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赵家得到了晋国绝大部分北部地区,是为赵国。

  据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赵—中山》册页,可以看到在原平的东北方,正是代、雁门一带地区构成的赵国边境线—没错,就是那条显赫的地理带北纬40度。这也决定了赵国在北边长期的军事活动是其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便说一句,三晋时期赵国的首个都城在太原稍南边的晋阳,其后东迁中牟,前386年才由赵敬侯迁都到邯郸。

  也许是因为太有名的缘故吧,人们牢牢地记住了邯郸这个城市,并将其与赵国牢牢捆绑在一起了。

  “廉蔺将相和”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和解的典范、平原君赵胜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贤名、“长平之战”惨败之后邯郸的恐惧与颤抖,“窃符救赵”之魏公子信陵君等等,太多被广泛传播的历史事件以文学故事的方式强化了邯郸作为赵国首都的影响。

  与此同时,像代、雁门、李牧、“赵之北边”等等,这些关乎赵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关键词几乎完全被忽略了,以至于人们说到赵国只知有邯郸,不知有“北边”。这是绝大的认知盲区,而这个盲区,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中国北方地区民族之间交往的认知模糊乃至错误。

  根据《史记》和《战国策》,从赵武灵王就位元年至十九年间,赵国与秦、韩、魏、齐几个列强邻居互有攻伐,大概就是今天你破我一军,明天我拔你二城,然后两家又忽然和好会盟,再去攻打第三个邻居,印象中都是毫无章法、非常幼稚非常沉闷无聊的循环性游戏。

  而有关“赵之北边”的事务,无论《史记》还是《战国策》,都没有记载,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仿佛从未有什么发生过,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因为就“胡服骑射”的内容看,赵武灵王战略构想之锋芒所向,明显不是或主要不是上面几个列强邻居,而是“胡”—北方游牧部落。

  按照正常思路,放着几个列强邻居的频繁侵扰不管,而是由国君亲自下令,以国家动员的方式去动“安静无事”的北边的脑筋,这在逻辑上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

  因此,合理的解释就是,有关“赵之北边”在这十九年中的事务没有被历史记录下来,但实际情形,很可能是相当严重和危急的,因此才促使赵武灵王做出了这个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伟大决定。



《北纬四十度》
陈福民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北纬四十度》是一部围绕北纬四十度进行探究的文化大散文。作者以漫长的华夏历史为经,以北纬四十度地理带为纬,绘制了一幅别样的千古江山图。围绕北纬四十度,那些不同的族群相互打量着对方,想象着对方。长河流淌,鸣镝尖啸,伤感吟成诗句,痛苦化为尘土,带走过生命也带来过生机。在长城内外他们隔墙相望,侧耳远听,深情凝视了几千年,最终完成了不同文明类型的融合。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