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点桃花寓意着无边春色,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蓬勃生机,一花一鸟间,可以发现无限,表现无限。它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是空灵的,又不是写实的;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又充满着静气。总结下来,就是超越自然,又最切近自然、最心灵化。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皆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生妙境。”这种传统的空间处理方法,不仅使画面更加空灵,也给欣赏者留有更多联想空间,一幅书面,没有了想象空间,就失却了灵魂。
我坚信艺术“能自娱方能娱人”,自己都不信,不认可,怎能让他人接受?画花鸟尤其如此。我画大写意、小写意、工笔、指画,均是兴之所至,手随心动,想画什么就是什么,始终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不为名利所累。但这并不妨碍我在艺术上做艰苦的探索和努力。所谓“得之虽苦,出之需甘”,搞艺术的,要始终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书画是心画,个人阅历修养性格追求审美不同,画出的画自然不同。我们常说“真”“善”“美”。作为一个画家,画出本心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容易的事。心存淡泊,不与人较高下,潜心作画,求真存善,自然能创作出时代不同的美的作品。
再来说艺术突破的问题。我读书的时候,孙墨佛讲孙过庭的书谱,有句话我印象深刻,“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是书法学习的过程,于绘画哲学相通。直白地说,就是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我最早学于非闇先生的工笔,后来学小写意、兼工带写,再跟苦禅先生学大写意,我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一段时间对某一项感兴趣总是集中练习,练一段时间,但有时好久都没进步,似乎到了山穷水尽之处,我就停下来思考,看书看画册。我买了很多画册,大多在这个时候才去看。边看边想,往往又有领悟,倘再动笔,或许能上一个台阶。思考和动笔并行,是进步和突破的基础。我常说,画一张成一张,特别顺手,有时未必是好事。画不下去了,也许是遇到瓶颈,是突破的前夜了。
从事半个世纪的绘画之后,创作中我越来越倾向于用减法,去除冗余,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境。我追求单纯,却在丰富上下功夫;追求雄浑,却在含蓄上下功夫;追求静境,却在笔墨灵动上功夫;追求充实,却在虚白处下功夫;追求骨力雄强,却在水墨晕章上下功夫。
成为画家的道路漫长而修远,要过写实、传神、妙悟三关,要走过由生到熟,再到生(天趣)三个阶段,这是画家综合修养自然发展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丝毫勉强不得。艺术的创作是一种砥砺,更是一种享受,但真正能达到妙境的大家少而又少。其实对于艺术家来说,无论是谁,只能是永远在路上。

《龚继先口述历史》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 龚继先 口述 邢建榕,魏松岩 撰稿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1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