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发布了“2020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 “2020中国大陆出版机构入藏品种百强排行榜”,上海人民出版社以2019年全年213个入藏品种数位列榜单第11名,连续六年进入“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机构排名TOP 20”,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进入“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机构排名TOP 20”的地方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所属学林出版社位列榜单第90名。截至2020年,该研究报告已连续发布九届,以世界图书馆系统入藏中国大陆出版机构的书目数据为基础,追踪中国出版物在全球的流通轨迹和传播范围,已成为中国出版全球影响力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3月,2016年9月起,启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格致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上海《理财周刊》社等七家单位实施整合重组。综合改革以来,上海人民出版社坚持以“以专业学术打造品牌,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打造精品图书,同时加大“走出去”步伐,在版权运营领域连续获得多项荣誉,先后荣获“上海市版权示范单位”称号、“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和“2018年度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
金秋十月,上海人民出版社“走出去”工作再结硕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全面开放新格局(英文版)》、《中美关系史(1911-1949)(英文版)》入选“2020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立项项目”。《儒学小史》(文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国际机制分析》、《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说把字句》(学林)、《美学散步》入选“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格致)被评为2020年“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优秀案例。
2020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立项项目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全面开放新格局》 邹磊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中宣部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智库研究2018年重点报告,也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和分析进口博览会的著作。
全书以问题为导向,兼顾学术性、政策性和故事性,系统考察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时空背景、形成历程和主要内容,综合分析了以举办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扩大进口带来的多重机遇和国际效应,有助于各方及时、全面把握进口博览会,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
《中美关系史(1911-1949)》 陶文钊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著名的美国问题研究专家陶文钊研究员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作为《中美关系史》的第一卷,是一部系统研究中美两国双边关系发展演变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史的佳作,叙述的时间跨度从1911年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本书在序章中简要介绍了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次远航中国至1911年这一百多年中美交往的历史演变。后面各章基于大量中美双方的档案史料,叙述了民国初年的中美交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美国对直系军阀、广州革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扶持,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从中立走向与中国结盟共同抗日,抗日战争结束后中美又走向分化、对抗等内容。
本书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将整个中美关系的研究放在近代历史主要是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大框架和脉络中进行分析和叙述,突破了很多学术界的传统观念,通过对两国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示了中美两国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影响决策的种种国内和国际因素,以及中美关系的世界影响。由此,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及阶段性特点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在中美关系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儒学小史》 干春松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本书是北大哲学系教授干春松面向大众读者普及儒学发展历程的令人倍感亲切的一部小书。此书以历时性结构组织全书章节,全面梳理儒学从先秦时期直至现代的发展历史。作者从儒家学派的特点开始着手,探讨分析不同时期“儒”的定位,在接下来的每一章节内均概括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儒学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与角度展开论述,如先秦儒学中“仁”和“礼”的精神、孟子与荀子的学说,汉代儒学发展的关键人物董仲舒、魏晋玄学与儒学的关系、宋明理学、清代汉学与宋学等,并以较大篇幅着重对现代新儒学之概念、儒学发展的新方向以及新儒学谱系进行了阐释。全书结构简洁,脉络清晰,不仅全方位地描述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勾勒出一幅儒学生发、演变的历史全景,更体现了作者对儒学分期的独特思考与对儒学使命的殷切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