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沪上“天花板”级大展到《美学散步》:在艺术与哲思中探寻生命的节奏

  2025年6月19日起,浦东美术馆隆重呈献年度重磅国际大展“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缔造现代”作为奥赛博物馆有史以来在华规模最大的展览,集中展出其核心馆藏精华,全球仅此一站,堪称一场不可复制的艺术盛事。

 展览重点呈现的馆藏珍品包括:梵高《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自画像》、米勒《拾穗者》等冠绝全球的奥赛绘画珍品。这场汇聚梵高、莫奈、米勒、塞尚、高更等巨匠百余件真迹的展览,不仅展现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艺术变革,更揭示了艺术如何叩击生命的核心。

  而艺术的深层解读,往往需要一把美学的钥匙。当观众在莫奈的《夏末的干草堆》前感受光线的流动,或在高更的《塔希提的女人》中体味异域的神秘时,或许会思考:中西艺术为何呈现截然不同的气质?中西绘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哲学?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能在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找到线索。

  宗白华,这位“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以其诗性的语言与深邃的哲思,在《美学散步》中构建了一座连接东西方美学的桥梁。

  上海人民出版社全新推出的《美学散步(插图典藏本)(刷边本)》,正是收藏与品读的绝佳选择。这一版本不仅保留了宗白华灵动的原文,更以精美的装帧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等经典篇章具象化,让读者在图文交织中直观感受“虚实相生”的美学真谛。


《美学散步》
宗白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这个被技术异化的时代,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更显珍贵。每一位为俗务所纷扰的现代读者,每一个渴望自由宁静的现代心灵,都能在先生灵动的文字里,充分感受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

  一起来读一读吧!

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人类在生活中所体验的境界与意义,有用逻辑的体系范围之、条理之,以表出来的,这是科学与哲学。有在人生的实践行为或人格心灵的态度里表达出来的,这是道德与宗教。但也还有那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的形象,天机活泼,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和的形式,表达出人生最深的意趣,这就是“美”与“美术”。

  所以美与美术的特点是在“形式”、在“节奏”,而它所表现的是生命的内核,是生命内部最深的动,是至动而有条理的生命情调。“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这是派脱(W.pater)最堪玩味的名言。

  美术中所谓形式,如数量的比例、形线的排列(建筑)、色彩的和谐(绘画)、音律的节奏,都是抽象的点、线、面、体或声音的交织结构。为了集中地提高地和深入地反映现实的形相及心情诸感,使人在摇曳荡漾的律动与谐和中窥见真理,引人发无穷的意趣,绵渺的思想。

  所以形式的作用可以别为三项:

  (一)美的形式的组织,使一片自然或人生的内容自成一独立的有机体的形象,引动我们对它能有集中的注意、深入的体验。“间隔化”是“形式”的消极的功用。美的对象之第一步需要间隔。图画的框、雕像的石座、堂宇的栏干台阶、剧台的帘幕(新式的配光法及观众坐黑暗中)、从窗眼窥青山一角、登高俯瞰黑夜幕罩的灯火街市,这些美的境界都是由各种间隔作用造成。

  (二)美的形式之积极的作用是组织、集合、配置。一言蔽之,是构图。使片景孤境能织成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一意义丰满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一层的真实。

  希腊大建筑家以极简单朴质的形体线条构造典雅庙堂,使人千载之下瞻赏之犹有无穷高远圣美的意境,令人不能忘怀。

  (三)形式之最后与最深的作用,就是它不只是化实相为空灵,引人精神飞越,超入美境;而尤在它能进一步引人“由美入真”,探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世界上唯有最生动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姿态、建筑、书法、中国戏面谱、钟鼎彝器的形态与花纹……乃最能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式与生命的律动。

  每一个伟大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裕,或在社会的重要典礼,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这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北平天坛及祈年殿是象征中国古代宇宙观最伟大的建筑)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

  吾人借此返于“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乃得真自由、真生命。美术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此。

  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古代封建礼乐生活之形式美也早已破灭。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写胸中的逸气(逸气即是自由的超脱的心灵节奏)。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