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掉情绪:和食物斗争的背后

新书推荐


《吃掉情绪?——和食物的斗争》
[英] 茱莉亚·巴克罗伊 著
王巍霓 译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7月出版


    我们中的很多人从未停止过与食物的斗争。如果你因自己使用食物的方式而感到苦恼,你感觉到失控,那么这本书可能会有帮助。无论是只要你因为食物感到忧虑、痛苦,你就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逃离这个问题的线索。

    本书将帮助你澄清对食物的感受,理解你的情绪性进食行为,并一起探索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样你就可以找到更好、更合适的应对方式来代替食物武器,过好每一天。

    作者简介:茱莉亚·巴克罗伊 注册心理治疗师,曾受训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关注依恋理论、神经科学、身体治疗方法的发展,以及创伤心理辅导和认知疗法;并将这些心理学理论和咨询方法应用于进食障碍的研究。1984—1989年间任伦敦当代舞蹈学院(London Contemporary Dance School,LCDS)学生心理咨询师,并自此开始研究进食障碍。1990—1994年间全职供职于一家私人诊所。1994—2008年供职于赫特福德大学;2002年起担任心理咨询教授,2008年起任心理咨询名誉教授,并长期在英国举办讲座、开展工作坊。

新书分享会回顾

食物与情绪的关系正在变得复杂
    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物变得越来越丰裕,也被人们用于各种各样的场合,甚至包括娱乐目的。但事实上,人们在处理与食物的关系上却变得更加冲动和复杂,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情绪性进食。我们用食物来抚慰、奖励,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着将食物作为情感性用途的情况。

    然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一用途正在被滥用,并给他们带来了困扰、焦虑。食物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变成了他们的敌人。他们因为自己的进食问题变得沮丧、挫败,并将食物这一工具泛化地用于生活中各种场景的应对。越来越多的人转向食物寻求安抚,并试图从食物中获取生活中正在丧失的控制感。

    食物与情绪的关系正在变得复杂,这或许也是类似“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发言一再出现的原因。

社会文化对身材的要求正在加深女性有关食物和情绪的焦虑
    社会文化显然对人们有关体型的偏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下,各类媒体、杂志、电视电影以及各类广告,无形中暗示着人们要想得到“性感”“有吸引力”的评价,存在着一种公认的体形。并且,这种对体形的要求,往往在性别上存在截然不同的状态,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有关身材、体形的挑剔和苛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女性更容易感受到有关食物和情绪的焦虑。

    事实上,有研究显示,多数人很难坚持持续减重达一年的时间。对于那些因体形和食物感到焦虑的人们来说,存在一种可能,即无法控制进食或者降低体重,是在传达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也正是在抗议女性女性身体的被物化与被滥用。进食失调可能隐含了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反应。 

家庭也在塑造我们的进食行为
    我们过去在谈论情绪性进食的时候,很少在家庭这个设置下去探究它。而事实上,食物在家庭里的角色构成了我们食物体验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众所周知,家庭对于我们的情绪和应对能力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同样,食物在家庭中的意义、每个家庭不同的就餐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进食行为。早期的食物体验被延续到了成年以后,甚至贯穿一生。

    有时候,食物在家庭中,还有着超越就餐的意义。食物可能被用作惩罚、安抚、奖赏和贿赂。以及在很多情况下,食物代表了父母对我们的照顾。我们内化了食物的这一角色代替,以至于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在拒绝食物或者暴饮暴食的时候,是在向父母(过去照顾自己的养育者)传达成长、分离或独立的需求。

失调的进食行为在咨询来访者中越来越常见
    王巍霓和吴梦阳两位老师还分享了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他们的工作室专注于提供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根据他们的咨询案例数据统计,有越来越多的人被食物所困扰,尽管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能被诊断为进食障碍。这也暗合了《吃掉情绪?——和食物的斗争》一书作者所传达的讯息:讨论“失调性进食行为”而非仅仅讨论“进食障碍”,对于大多数因自己对待食物和进食的态度而感到困扰、忧虑的人来说,或许非常有意义。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