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育崇拜”的危害,阿特伍德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做了一次文学预言。在《使女的故事》中,阿特伍德虚构了一个等级森严的神权国家“基列共和国”,女性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如此低下,以至于她们看上去更像是工具,而不是活生生的人类。
《使女的故事》刚刚出版时,国际女性主义运动方兴未艾,就连最忠实的读者都会认为书中描述的内容过于悲观,阿特伍德的风格也因此被指责为“泛滥的性别主义”。
如今,再次审视这本小说,人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富有远见的预言式作品。阿特伍德准确地把握住现实世界中不被察觉的趋势,并将它们放大到令读者难以接受的地步。多年之后,这些微小趋势愈演愈烈,它们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最终在现实中显现出来。
正是因为这种“后发的时效性”,问世30年后,《使女的故事》才被搬上荧幕,引发了新一轮席卷全球社交媒体的讨论风潮。该电视剧集包揽艾美奖、金球奖、导演工会奖,这足以证明,阿特伍德的文学魅力既是跨越时代的,也是超越媒介的。
趁着《使女的故事》电视剧集大热,80岁高龄的阿特伍德适时推出了《使女的故事》续作——《证言》(The Testament)。如果说《使女的故事》是前瞻性的预言,那么《证言》更像是对这个预言的一次修订,以及对当前时代状况的回应。
2020年8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将正式推出《证言》中译本以及新版《使女的故事》。这两本书的封面均使用大色块设计,对《使女的故事》电视剧集的标志性形象作扁平化处理,亮眼醒目,极富视觉记忆点。

《证言》与新版《使女的故事》预计于2020年7月22日开启线上预售。请关注“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动态,第一时间“上车”;各电商平台将随书附赠精美周边,届时“官宣”,不要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