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2月每月初,都会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图书。 让我们看看哪些世纪好书入选了!《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美]詹姆斯·冈恩 著姜倩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2020年8月定价:188.00元 这是一部初创于上世纪70年代的科幻史大作,内容详尽、图文并茂,今天在中国出版仍有参考意义。作者詹姆斯·冈恩是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编辑与评论者,既参与又旁观了大半世纪的世界科幻发展历程。他在书中试图赋予科幻小说一个有别于其他小说类型的定义,因此对科幻小说的缘起、发展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与阐释,对科幻小说源流、所涉作家和重要作品加以介绍。作者为该书中文版专门写了序言,还特意补写了两章,“前者追溯了第一版中描述的景象在这些年的变化,后者描画了从第一版问世到现在,科学技术和科幻小说各自的变化”。此外,科幻大师阿西莫夫为此书首版、科幻作家刘慈欣为此书中文版所写序言以及收在书中的中国学者吴岩所撰《中国科幻小说极简史》皆是值得一读的篇章。《既有集》刘铮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定价:48.00元 本书是作者《始有集》出版后八年以来的随笔结集。分三辑,内篇论陈援庵、邓之诚、陈寥士等现代文史诸家,外篇讨论狄更斯、普鲁斯特、霍布斯鲍姆等西方文学文化名家,杂篇写中外交汇中的人物与史事。“旧籍载,宋士人某置一婢妾,云为蔡太师庖厨中人,士命作包子,辞曰:我乃包子局中缕葱丝者。余则略如学术局中缕葱丝者,命作包子,则吾所不解也。”细味作者自序中这段话,不难体察其自负。以其文字水准,确也当得起这份自负。伴随纸媒衰落,随笔式微的运命也许已注定,像书中这样才学识兼具的文字,我们该当珍惜着读。《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范景中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8月定价:138.00元 “要欣赏千变万化的艺术,就需要把它置于历史和风格的框架当中。简单地说,它不仅需要观看的眼睛,还需要知识。”本书作者、美术史家、《艺术的故事》译者范景中谈起创作初衷时写道。作者所谓“知识”, 不单是概念、流派、风格等“硬知识”,更立足于提升眼力和审美直觉;解析的不只是色彩、构图、题材等“图绘语言”,更揭示了美的发展逻辑,带有历史与哲学的审思。作者服膺贡布里希“美术史家是文明的代言人”之说,在作者笔下,一部西方美术史,亦是文明蹒跚前行踩出的一条小径。《证言》[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于是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7月定价:69.00元 时隔19年,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以长篇小说《证言》获得2019年布克奖(2000年她以《盲刺客》获此奖)。这是她1985年的作品《使女的故事》的续作。同名改编美剧热播使得《使女的故事》连同《证言》被全球读者关注,而原作水准则令这些关注的存在顺理成章。特别是《证言》,无论是故事、人物的设计还是文本中流露的对人类文明、社会走向、女性地位等话题的思考,都不逊甚至超越《使女的故事》。这在续作中并不多见。书中的情节从《使女的故事》之后展开,一些前作人物淡出,另一些人物成为主角。所谓“证言”,是指以女性视角三线叙事讲述基列国(作者在《使女的故事》中虚构)运作的内幕。这些虚拟的部分以写实般的笔法对现实世界有所映射,其犀利、深刻程度预示此为已入写作后期的作者的又一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