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交错的世界:科幻世界图史》书摘

  现实世界与科幻世界创造了彼此。在科技每天都将人类的想象变为现实的今天,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的脚步!

  从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到奇想天外的“三体世界”,科幻小说中凝聚着人类想象力的极致。《交错的世界》从最早充满想象力的口述故事开始,通过一代代作者创作的各种鲜活故事追溯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代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如何改变人类对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的认识,并改变科幻小说。作者詹姆斯?冈恩作为当代世界科幻界公认的权威,如数家珍地讨论了影响整个科幻小说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说发展道路上发挥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为不断变化的科幻小说勾勒出清晰的脉络。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开始,20世纪90年代之后科幻文学重新恢复了生机。1991年,《科学文艺》杂志更名《科幻世界》,这个期刊的员工凭借极大的热情和勇气召开了一次“世界科幻大会”。这次活动给中国科幻工作者带来了信心,他们感到在中国大地上重新恢复科幻文学并非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为了重振创作,《科幻世界》制订了周密的新人扶持和市场培育计划,这些计划起到了积极作用。到1997年他们召开第二次“世界科幻大会”的时候,科幻复兴的势头已经初见端倪。参加这次大会的作家人数翻番,来自美俄的五位航天员也受邀跟读者见面。十年后的2007年,当《科幻世界》召开第三次“世界科幻大会”的时候,他们已经相当自信地宣布,科幻文学在中国走上了全新的发展之路。

  分析1990年代开始的中国科幻新的转折,必须抓住作家换代这个核心。此时,一大批青春气息十足、作品风格各异的作家登上了创作舞台。1991年,韩松的首部重要短篇科幻小说《宇宙墓碑》在台湾《幻象》杂志发表。该作品讲述了一个从童年时代就向往宇宙但也深知探索风险的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小说一改过去中国科幻那种光明向上的基调,对宇宙探索和个体成长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观察。此后,韩松又创作了多部风格独特的科幻作品。在《火星照耀美国》这部发表于1999年的长篇小说中,美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被当成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恰逢“美国革命”而被断绝在国外的主人公唐龙,为了自救不得不深入另一个民族的核心地带,而他对群体与个人、依赖与独立、冲突与合作、发展与退缩的关系也便形成了许多全新的思考。最为震惊的是,这部作品成功地预言了两年之后世贸大厦的恐怖袭击。发表于2006年的《红色海洋》更是一部中国人如何在未来生存的寓言。小说以时间悖论的方式展现了未来人的万年史。故事中,全球变暖、人类进化、民族生存、个体存亡等许多交错的叙事被先锋小说的结构方式串联起来,产生了独特的美学效果。该小说还成功地预言了今日中国国际治理方式的基本法则。韩松还有表现当代中国人生存焦虑的《轨道三部曲》。

  在韩松之后,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何夕、王晋康和星河。何夕原名何宏伟,他于1990年代初期进入科幻创作领域,他的作品以富有情感和明辨善恶为基本指向。何夕的小说包括《光恋》《电脑魔王》《平行》《六道众生》《伤心者》等。王晋康凭借《亚当回归》开始了科幻文学的旅程。1995年的《生命之歌》是王晋康式科技未来故事的重要典范,小说对生命科技所带去的道德伦理思考受到广泛关注。进入新世纪以后,王晋康继续以一系列“后人类”小说探讨技术变革。在他看来,伦理的发展必须根据技术变迁而不断向前,但这同时,传统文化的核心可能继续影响着国人的前进方式。《蚁生》(2007)是王晋康反思“文革”的一部力作,小说暗示集体主义的蚂蚁跟人类之间具有类同关系。王晋康在新时期的最新作品是《逃出母宇宙》。这部作品据悉是受到刘慈欣小说《三体》的启发而创作。星河于1996年发表《决斗在网络》。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在小说中,作者将网络世界跟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阐述。星河的科幻小说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自我的矛盾性,而正是这点反映出了当代中国人在面对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时所遭遇的生存矛盾。除了一系列电脑网络小说,星河还创作有一系列反思工业文明主题的作品。

  在星河之后,最重要的作家是刘慈欣。1999年,作家刘慈欣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鲸歌》正式出版。小说浓烈的古典主义科幻情怀引发了读者兴趣。进入新世纪之后,刘慈欣的科幻创作迅猛发展,先后写出了《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和《三体》三部曲等长篇小说和《流浪地球》《微纪元》《带上她的眼睛》等多部中短篇小说。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