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关于平成时代的记忆写成书,和自己的青春道个别

    当国家经济开始萎缩之际,国民生活并不是一下子就变很穷的,但是之前在社会上自然充斥的对未来的希望会首先蒸发掉。当时的流行语是“胜组VS.负组”,可是过了十五年,简直多半的日本社会都沦落为“负组”的样子了。房地产成了国民经济一个极大的问题

    根据日本政府最近发表的2017年全国土地价格统计,日本的平均地价连续26年一直下降。也就是说,1990年代初破裂的土地泡沫,过了四分之一世纪都没能恢复过来。

    那之前,在日本,土地是只会涨价绝不会吃亏的投资项目。尤其是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的经济高度成长时期,买一栋房子住几年,以比原先贵几倍的价格卖出去,然后再买大一点的房子住几年,是不少日本人在战争废墟上白手起家、积累资产的计算式,乃当年所谓的“住宅升官图”,后来被揶揄为“土地神话”。

    但现在,老一代买的房子,过几十年主人去世,作为收到遗产的孩子一代,如今是忧虑多于高兴了。首先得算好要不要缴遗产税。如果那笔税金不用缴,土地本身的物业税总得缴。如果是公寓,每月的管理费也要缴。拆掉了房子,地皮则容易卖一些,但是即使不说拆房要几百万日圆,空地的物业税也比较贵,因为市场潜力比较大。总的来说,越来越多日本年轻一代觉得:继承房地产很麻烦,不仅费事而且费钱,于是顺理成章称之为“负动产”了(“负动产”和“不动产”,日语发音是完全一样的)。

    而且,在日本,同样面积的土地要缴的物业税,上面有房子和没房子税率就不一样。盖了房子,税额会减低;拆了房子,税额则增高。这本来是为了促进房子的供给,但事到如今,很多人却为了尽量少缴税,把不再能住的空房宁愿保留下来也不敢拆掉。

    据日本政府总务省做的统计,目前日本全国的空房共有八百二十万栋,居然占全部房子的百分之十三。面对这些问题,日本已经出现了民间非营利团体经营的“空房银行”,乃搜集各地区有关空房的信息,向广大社会提供资讯,以图促进利用既有建筑物。

    新井一二三说:“早就看过报道说:偏僻山区的房子,在孩子离开,父母去世以后,连房子带田地甚至山林,全任由闲置慢慢荒废。可是,我真没想到,在多数日本人的心目中最理想的居住地吉祥寺,而且离火车站、商场都没多远的黄金地段,再说是仅仅三四十年前,中产阶级核心家庭骄傲地享受文明生活的一栋又一栋小洋房,只翻了一页以后,居然面对家破人亡的绝灭危机。无常哉!

书写潮流
    20世纪80年代,新井一二三立志踏出国门的原因之一,就是日本社会中女性地位低迷。40年过去了,在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仍旧低迷。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文学界,终于有了新一代的女性作家。“她们再也不靠伟大父亲的名字,可说白手起家,为奋斗中的读者群众,不从高处而脚踏实地,写出鼓励加油的文字。

    首先就是95岁的濑户内寂听和94岁的佐藤爱子两大欧巴桑。濑户内寂听,原名三谷晴美,儿时父亲过继给亲戚,全家改姓濑户内。50岁前被称为“子宫作家”,51岁出家,后来用法名寂听继续发表文章。

    概观濑户内晴美/寂听的一生,若要用一个词来总结的话,似乎只有一个“生命力”了。在新书的宣传动画里,这位尼姑说:“我这次体会到,人出生是为了老化,人活着是为了死去。反正都是要死的嘛。不死的人最恶心啊。那么,尽量死得好看为好(微笑)。”

    在日本随笔界,如今也是女性作家的存在感压倒男性作家。《每日新闻》副刊上有小说家吉本芭娜娜和医生海原纯子,以及另两位女作家的随笔连载。在《周刊文春》上连载的林真理子、《星期天每日》周刊上连载的中野翠,都已经写了好几十年的随笔专栏了。以及在《一本书》杂志上连载随笔《目白杂记》的纯文学作家金井美惠子。勇敢地面对来自人生和世界的挑战的角田光代凭借《对岸的她》在38岁获得直木奖。

    女作家津村记久子可以说是日本所谓“失落世代”的发言人。跟20世纪女作家们曾经写的家庭、恋爱、消费生活不同,津村记久子主要写工作,即职场上的喜怒哀乐。如今全球化潮流波及日本,留在家里伺候丈夫、孩子的“专职主妇”早已成了昔日的传说;反之,不分男女都要把时间卖出去换成金钱生活。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