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多少年前了,在《万象》杂志上看到新井一二三的文章。当时,先被这个奇怪的名字吸引,以为是某个中文作家的笔名;后来知道,这是一个日本女作家,而且一直以中文写作,对她的个人经历感起兴趣来。
新井一二三生于东京,她的成长基本伴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及至后来经济泡沫破灭,到如今停滞不前,迷惘、彷徨。她在中学时便对中文产生了兴趣,大学里选择中文作为第二外语。上世纪80年代初,她作为留学生先后到北京、广州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也趁机在中国旅行。
之后,她移居加拿大,又在香港生活过一段时间,开始为华文报纸用中文写文章。之后,她一直以中文写作。
发在《万象》上的文章,都是新井一二三以“母国”人的视角,用第二外语中文写作的、介绍日本社会、文化现象,撕去了中国人看日本总是隔着的那一层纱。而且,新井一二三的切入点总是很小、很有趣,因而读她的文章不但能了解日本、学到知识,而且很有趣味。比如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当年日本经济发展迅猛,农民们都富裕了起来,兴起出国游热,尤其是欧美国家。但是农民们有着朴实或者说一时难以改变的乡土习惯。他们出国时,总是带着大量换好的外币现金,又非常担心,在旅途上不想轻易露财,就把这些钱藏在甚至缝在内裤的小口袋里。于是,在商店里埋单的时候,这些日本乡亲们纷纷宽衣解带,吓傻了白皮肤的欧美营业员们。
所以,读新井一二三的这些文章,再反观二三十年后中国的当下,特别有意思。
之后,江西教育出版社便出版了一套三册的新井一二三作品集,包括《一二三成人式》、《樱花寓言》、《无性爱时代》。如今,她的作品版权都归入上海译文出版社,这几年,陆续出版了她的多部作品。
这本《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词故事》里的文章,依旧是新井一二三对日本社会、文化的观察与介绍。不过,采取了一种“词条”的形式。正如新井一二三所说“一套语言犹如一个大海或宇宙”,作为交流的工具、表达观念的符号,语言本身就蕴含着人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体现着他们的文化。研究一个词的来龙去脉,显然很有收获和必要。
年轻时的新井一二三喜欢旅行和美食,跟现在的文艺女青年一样。所以,她“说文解字”就从美食开始,“日式拉面”的由来,“天津饭”和“广州面”为什么只在日本有而中国没有,以及“呷哺呷哺”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红烧油炸豆腐片叫“狐”,做天妇罗的时候油面上浮起来的碎渣为什么叫“狸”……这些关于美食的名词,考据起来,不但知道不少日本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且看得人口水直流。
日本人似乎特别喜欢造词,什么“草食男”、“御宅”,每年他们都有各种热词评选,以及年度汉字的甄选。比如去年的年度汉字是“轮”,因为东京申办2020年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东京奥运会”在日文里写作“东京五轮”)。这些新词、热词,无疑反映着当下的社会现实。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词故事》里有很多这样的词,通过新井一二三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它所对应的各种社会现象,更了解日本。比如“婚活”,来源于“就活”(求职活动)一词。2008年,家庭社会学家山田昌弘出版了《“婚活”时代》一书,新造了“婚活”一词。“婚活”,用中文翻译一下,意思大致就是:为结婚而忙活。山田造这个新词,是因为当时日本人对于婚姻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规矩多,人人都自然能够结婚,如今社会自由化了,很多人觉得婚姻可要可不要,也因此增加了结婚的难度,结果想要结婚还非得主动想尽各种办法才能做到。“婚活”就似“就活”,大学毕业了,工作必须努力找,才能找到,如今老婆、老公也是如此,不积极争取,“恐怕一辈子都不能结婚”。所以,新词“婚活”一出,就得到大众的认可。再仔细想想如今的中国,各种相亲节目、各种流行语(比如“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昭示着“婚活”时代也已到来。
每个名词背后都有着精彩的故事,通过它可以读懂一个国家,了解他们的文化、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