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

    著者: [美]理查德·桑内特

    译者:李继宏 译

    丛书名: 睿文馆

    出版社:上海译文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32776658C.082

    版次:01版01次

    导语

    1.与哈贝马斯、阿伦特齐名的研究公共生活的社会思想家;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哲学、艺术和城市管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集大成者;黑格尔奖、格尔达·亨克尔奖、特森诺奖等学术界奖项获得者理查德·桑内特作品。

  2.入选2015年度百道网中国好书榜Top100,《经济观察报》秋季好书榜作品,《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东方早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联合推荐。

  3.匠人只能专指手工业者吗?能否把谈情说爱、抚养子女、甚至治理国家,也视为一门匠艺?现代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匠人精神?

  4.只要拥有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

  5.无法将双手和大脑联系起来,无法承认和鼓励人们内心有从事匠艺活动的欲望,是西方文明根深蒂固的缺陷。

    内容提要

    《匠人》要探讨的是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尽管匠人这个词让人联想到一种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而消失的生活方式,桑内特却认为,匠人的领域远远大于熟练手工劳动的范围;今天的程序员、医生、父母和公民都需要了解匠人精神的价值所在。

    本书堪称作者的巅峰巨著,这位当代顶尖的公共知识分子在书中探讨了过去和现在的匠人的工作;他把身体劳动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他质疑当今公认的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理查德·桑内特在本书中跨越了时空,从古罗马的制砖工人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匠,从巴黎的印刷社到伦敦的工厂,都是他笔下探讨的对象。历史在实践和理论、技艺和表达、匠人与艺术家、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划下了一道错误的界线;现代社会仍然没有摆脱这种历史遗存的折磨。但从前那些匠人的生活和他们的匠艺也揭示了一些使用工具、安排工作和思考材料的方法,进而为我们如何利用技能来指导生活提供了各种可行的方案。

    作者简介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1943年生于芝加哥,1969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耶鲁大学讲师(1968—1970)、布兰德斯大学助理教授、纽约大学教授(1972—1998),1999年起担任伦敦政经学院社会与文化理论教授,以及社会学与社会政策教授,并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与福柯有过合作关系。他的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学、艺术/音乐、家庭、观念史与身体史。他的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以及三部小说。

  他在学术生涯中因其突出贡献获奖无数,尤其是2006年,在德国“因为其对我们时代的理性的分析”、“在社会学和史学方面的突出成绩”获颁“黑格尔奖”,这个奖项每三年才评选一次,此前获奖的学者包括哈贝马斯、保罗·利科。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