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为何每年都会成为文化圈焦点?

    【书展关键词】

    关键词:名家

    今年的香港书展邀请多位三地名人、以至英国、法国和日本的作家开讲,讲者总数超过300位,为读者打开更广阔的阅读视野。连同名作家讲座系列,共设有七大讲座系列。

    名家讲座中,来自台湾的名家挑起本届书展的大梁,龙应台、侯孝贤、陈若曦、简媜等,香港本地名家则有李欧梵、林夕、杨凡等,内地作家邀请了王跃文、张嘉佳、余秀华、九夜茴等人。贸发局表示,名家邀请会更多地参考读者喜爱。

    关键词:新书

    书展少不了新出版的图书,今年不少港台图书选择在书展首发,或者刚出版就现身书展。牛津大学出版社首发董桥散文集《字里相逢》,73岁的董桥还亲自来书展签书。台湾九歌社6月出版的余光中诗集《太阳点名》、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刘绍铭著《爱玲说》、三联书店出版的曾卓然著《也斯的散文艺术》等文学作品,是文学爱好者期待已久的力作。此外,在政治、历史、艺术等领域的新书,也有不少年度力作。

    关键词:活动

    今年的文艺廊设有三个主题展览,年度作家李欧梵专区,以李欧梵的三重身份,即学者、文化人和业余爱好者,向读者介绍这位多元文化人,过去50多年来对文学及文化研究的贡献。

    “词情达意 香港粤语流行歌词半世纪”则带大家回顾过去50年粤语流行曲的变化,从而透视香港社会的变迁。该展不仅可以看黄沾亲笔手稿,还可以听不同年代的粤语歌。“中华文化漫步—新疆行”则透过文学作品、民族服饰、手工艺品以及歌舞表演,展现新疆的独特文化和风土人情。在逛书展的间隙,有高品质展览愉悦一下耳目,也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服务

    7月15日开幕首日,香港书展的闭馆时间为晚间10时关门,而在17日和18日即周五周六两晚,开放时间一度延迟到12时。在周五晚,记者夜间9时前往书展,人流量甚至超过白天的高峰期。

    白天逛展的多为亲子出动,而晚间则以青年人为主。不仅在时间上尤其“人性化”,今年书展也加大了优惠,持15日和16日书展门票的观众可免费参加周末两天的夜场。记者发现,从地铁、公交、码头等各交通工具的沿路,均有志愿者指路。

    【记者印象】

    哪些朋友是大陆来的?齐刷刷一片手臂


    “哪些朋友来自大陆?”这个问题,龙应台在自己的讲座上亲口问及,而台湾导演侯孝贤的讲座也进行了“举手调查”。每每这个问题发出,场上齐刷刷一片手臂,随之是香港、台湾等地读者零星地举手。

    声势浩大的举手人群,部分是内地在港读书的学生,不少是专程从内地前往香港逛书展的青年。7天超过100万的人流量,每天超过十万,按照开馆时间计算,场内容纳量一直处于饱和的状态。

    想要逛书展,其实并不轻松。入馆前的队伍长度,即便空无一人,为了分流而绕行的长度也要走足20分钟,一旦限流,入馆的时间得去到40至50分钟。进入展厅,场内也空不出多少容身的位置,逛书展的路线多依人流而动,买单排队的长度也足够令人“生畏”。为何这样的环境,还能吸引这么多观众?

    我想,有序是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即便你知道人很多,但你知道并不挤。即便知道场内挺挤,但你知道并不吵。即便讲座没有预约成功,但现场只要有位置你仍可以进去听。即便现场没有位置,还有同步视频间可以与场内同在。

    不爱凑热闹是很多文艺青年的习惯,但这个热闹凑起来并不虐。反而在这个热闹的里头,能收获更多的冷静。龙应台、侯孝贤、李欧梵、林夕等这些大人物穷尽一生的冷静思考,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的书籍里冷静的思考,这些冷静的魅力,对于一个热爱阅读的青年而言,是不可阻挡的。

    而站在冷静面前,很多过往日子里嘈杂的声音,也会被过滤。很多不同的意见,如龙应台所说,我们需要倾听彼此,香港书展是再好不过的倾听平台。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