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张静江在上海,正在想方设法为国民党筹集北伐的经费。蒋介石先后多次把他叫到广州,向其密告党内一切,灌输“联俄、联共”是不切实际的思想,以期先入为主,为自己撑腰。张静江应蒋介石之邀,多次南下广州,每次蒋介石都给他洗脑子,历数来自共产国际和共产党方面的破坏活动,证明国民党面临的危险。老张见他说得头头是道,但也拿不出办法,因为张静江的社会基础都在江浙和上海方面,广东一地,他鞭长莫及。何况,联俄联共是孙中山生前定下的基本路线,不是谁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
在国民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国民党决定挥师北伐。那时虽然蒋介石主持的黄埔军校力量日益壮大,但是周围的环境仍旧对他很不利,一方面他与共产国际的代表鲍罗廷等矛盾日益加深,同时,他在国民党内部也树敌很多,甚至国母宋庆龄也看不惯他,认为他在党内搞独裁。蒋介石担心的是,他的部队一旦北上以后,广东的后方基地乏人照看,弄不好就会后院起火。他不能顾了一头而丢了广东这个国民革命的根据地。想来想去,只有老张靠得住,于是电请张静江火速南下,帮他主持一切。
1926年3月下旬,蒋介石再次要张静江前来救场。这次不是吹风和务虚,而是一次与共产党的公开较量。经过事先的密议,他们在国民党一次高级会议上抛出了著名的“整理党务案”,目的是要把共产党“清理”出国民党。并且在3月19日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上,张静江被选举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又由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立刻挥师北伐。这样一来,他们一个管党务,一个抓枪杆子,国民党的天下就基本掌握在他们哥儿俩手里了。
在蒋介石率兵北伐时,张静江以国民党代主席的身份坐镇广州,大大加强了蒋介石的政治力量。张静江一坐镇广州,形势果真发生了变化。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他性情率真,敢说敢干,他看不顺眼时,把鲍罗廷也叫到家里来教训一通。他积极扶植他的盟兄陈其美的侄子陈果夫,启用他当组织部长,先后把要害部门的领导权,统统抓到国民党手中,逐步排挤掉那些“跨党分子”(既加入国民党又加入共产党者),此所谓“整顿党务”。
当蒋介石率领北伐军打下了南昌,军事上大局看好的情况下,蒋介石又着手作长远打算了。他知道眼下虽然还没打到长江边,但迟早要打到江浙和上海去的,那时,他需要大量的钞票对付军饷这个老难题,这就势必要与江浙财阀打交道。而打通江浙财阀的大门,又非张静江不可,因为他有很多亲戚朋友掌管着那些银行的大权。于是,在北伐军还没打到武汉的时候,国民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已经决议,设立浙江临时政治局会议,任命张静江为主席。目的很清楚,蒋介石派他的用场,一定要派足。通过张静江的一系列活动,才有了后来浙江实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上海银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东莱银行等的“来归”和“报效”,这么一来,北伐军才有了充足的军饷。
蒋介石摇身一变做股票
在“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北伐战争之前,蒋介石有一段在外人看来颇好笑的证券交易所生涯,他从一个职业军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十里洋场上的投机者。这个角色的转换,也与张静江有着极大的关系。
1920年11月,上海成立了股票交易所(全称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张静江的弟弟张澹如参加了这个交易所的创办,最初经纪人只有五十五人。张静江觉得这是个动脑筋赚钞票的好机会,只要对行情摸得准、抓得住、善于经营,就能赚钱,甚至能做无本生意,于是他联络了亲朋好友组成了“恒泰号”经纪人字号,加入了交易所。“恒泰号”的经纪人就是张静江的那个本家侄子张秉三。
关于“恒泰号”的具体情况,近几年上海市档案馆编印的 《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 一书刊出了一些原始文件。同时,张秉三的一位老朋友陆丹林,在1949年以后写的一篇回忆文章里,也谈到了当年其中诸位股东的事情,从中可见种种奥秘,亦可见张静江对于蒋介石经济上的照应。不妨录之于下:
1952年春天,有一天我到前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恒泰号经理张秉三家聊天,扯到蒋介石当年做交易所抢帽子的事。张即在书箱里捡出他们当年合伙组织恒泰号的合同原件给我看。我觉得这文件就是蒋介石做交易所投机勾当的物证,就征得张的同意借了回来,把它摄了影,并保存了一份底片。
张、蒋、陈、戴等人合伙经营的恒泰号的营业范围,表面上是代客买卖各种证券及棉纱二项为限。资本总额银币三万五千元,每股一千元,分为三十五股。股东十七人,多不用真名。股东各所占的股份是:吴儁记一股,吴子记三股,吴吉记一股,孙棣记二股,王慎记一股,王朴记一股,蒋伟记四股,小恒记二股,吟香记一股,陈明记一股,邱成记一股,刘俨记三股,朱守记一股,张弁记一股,张静记五股,张莹记三股,张秉记四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