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就是苏联生成史——斯大林传

    《斯大林传》提出的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复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说。若说这本传记有何理论发展,那就是作者把“人民需要沙皇”不但归结于现实诉求,还挖掘了其背后的精神线索,即俄罗斯民族的弥塞亚意识。

    因十月革命而流亡法国的思想家别尔嘉耶夫在其《俄罗斯思想》一书中提出,俄罗斯没有经历过西欧国家文艺复兴式的人道主义洗礼,所以俄国各种社会思潮哪怕是无神论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俄罗斯的宗教使命成为一种特殊使命,它与俄罗斯国家的力量和强大密切相关,与俄罗斯沙皇的特殊地位相关。沙皇,就是弥塞亚的肉身,是被上帝选中来执行特殊使命的人。

    作为梯弗利斯(第比利斯)神学院学生索索·朱加施维里,最终被选中来执行俄罗斯民族的特殊使命,莫非也是一种历史的宿命?当他摇身一变,以苏共总书记斯大林的面目出现于俄罗斯人眼前时,人们除了爱戴和膜拜,还有什么姿态可选择?

    《斯大林传》记载,二战中,参加德黑兰会议回国的斯大林,途径斯大林格勒。他看到了废墟和大量损坏的德军装备,大街上堆积成山的德式头盔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说道:“无能的征服者,头上还戴着头盔呢!”斯大林决定,在废墟上建起一座比以前更漂亮的城市,他做到了。

    大拆大建,大破大立,集毁灭者与再造者于一身,就是斯大林的气派。他个人的力量投射于时代,那就是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命运。这个民族总是在极盛时突然分崩离析,又总是在一切无可挽回时又突然重整旗鼓。也许,每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会经历此等起落,只是俄罗斯人的波幅比任何民族都要大。

    在俄罗斯民族上一次以苏联的名义崛起时,斯大林是旗手,斯大林就是苏联。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