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担任总书记的幕后推手

  今年出版了两本斯大林传记,一本是英国罗伯特·谢伟思撰写的《斯大林传》,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另一本部头更大的是俄国作家雷巴斯父女合作的《斯大林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两本传记都不约而同地认定,斯大林当上总书记的职务是列宁提名的。

  谢伟思写道:“显然,列宁向中央委员会提出的候选人名单中,在斯大林的名字的后面写上了‘总书记’一词。”(166页)

  雷巴斯写道:“难道不正是列宁自己把斯大林提拔到(总书记)这个位置的?当然是列宁。”

  莫洛托夫把俄共十大与十一大搅混了

  两位传记作家依据的都是莫洛托夫的说法。雷巴斯详细援引了莫洛托夫的回忆(译文个别地方不太准确,我做了修改):

  1921年我意外地当上了中央委员会书记。书记处由三位书记组成:莫洛托夫、雅罗斯拉夫斯基和米哈伊洛夫,就像公布的那样,莫洛托夫是责任书记。那时还没有第一书记和总书记一说,只有责任书记。接待日也被公布。我与列宁见了面。我们商谈了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在克里姆林宫里漫步。他说:“只是我要建议您,您作为中央书记应该从事政治工作,所有的技术性工作应由副书记和助理来抓。迄今为止,我们的前任中央书记克列斯廷斯基相当于办公室主任,而不是中央书记!他抓的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不是政治!”

  一切发生在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之后。在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出现了所谓“十人名单”,是一份内定的中央委员的姓名,都是列宁的拥护者。在斯大林的名字旁边列宁亲笔写上了“总书记”几个字。列宁召集了这“十人”内部会议,他在克里姆林宫斯维尔德洛夫厅旁边找了一个房间,事先商量好,这是派别会议,托洛茨基分子不得参加,工人反对派也不能参加,民主集中派同样不在邀请之列,参加的只是坚定的“十人”拥护者,也就是列宁派。我记得,投票前召集了二十人,他们都来自几个最大的组织。斯大林甚至有些埋怨列宁,说在代表大会期间我们召开秘密或者半秘密的会议有点搞派别活动的味道,可是列宁说:“斯大林同志,您是有经验的老派别活动分子!请不要怀疑,我们现在没有别的办法。我希望大家都能为表决作好准备,应当提醒同志们,要坚定地投票赞成这份名单,不做任何改动!‘十人名单’应当整体地通过。如果逐个表决就会有很大的风险:这是一个好的著作家,应该有他,那是个好的演说家,也应该有他,这样就降低了这份名单的价值,我们会又一次失去多数。而那时我们又怎么去领导呢!”

  可是要知道,列宁在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是禁止出现派别的。

  于是,表决通过,包括括号里的那个注。斯大林成了总书记,列宁为此费了很大的力气。但他显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周密考虑,同时也是在告诉大家应该向谁看齐。看来,列宁认为我是个不完全的政治家,但把我留在了书记处和政治局,而让斯大林当总书记。他当然是对自己的病情有所察觉并做出准备。他是否把斯大林看作是自己的继承人?我想,是有可能这样考虑的。不然干吗要设总书记呢,从来都没有过这一职务。但是,斯大林的威望逐渐上升,并上升到比列宁所设想的,或者甚至比他所希望的要高得多。不过,预见一切当然是不可能的。在尖锐的斗争条件下,斯大林周围越来越紧密地形成了一个活跃的集团:捷尔任斯基、古比雪夫、伏龙芝和其他一批形形色色的人。(丘耶夫:《同莫洛托夫的一百四十次谈话》,莫斯科,1991年,180-182页)

  列宁提名斯大林担任总书记的说法并不新鲜,斯大林时期出版的各种历史书都是这样说的,例如经斯大林本人亲自修订的《斯大林传略》写道:“1922年4月3日,中央全会根据列宁的提议选举列宁最优秀最忠诚的学生和战友斯大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这是那年代的标准说法。

  莫洛托夫显然是此类神话的制造者之一,因此事过几十年继续坚持列宁提名的说法并不奇怪。

  莫洛托夫的谈话是一种口述历史,凭记忆说的,有的甚至是针对谈话者的问题随口回答的。这种口述历史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不太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往往出现差错。特别是口述者没有可能或者不去核对有关材料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更何况莫洛托夫脑子里一直牢牢地记住这种神话。赫鲁晓夫的回忆录就经常出现诸如此类的差错。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