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史专家叶书宗的案头,斯大林传有十种之多。至于在当今的俄罗斯,有关斯大林的著作更是多如牛毛。“社会主义圣徒”、“社会主义教父”、“社会主义伟大天才”、“暴君”、“刽子手”、“阴谋家”,等等,完全对立的评价都赫然印刷在册。斯大林在其身后时代的出现带有强烈的象征性,研究者或政客们也总有意无意将他设定为一个重要题眼,对其诸多的考量中,政治对垒和刀光剑影的杀伐之气似乎是那样的理所当然。斯大林及其时代,令后人眼花缭乱,却又欲罢不能。 为什么引进推出这本著作
斯大林是备受争议、影响深远、极其复杂、矛盾多面的历史人物。在他逝世50周年之际,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将近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凭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可以原谅斯大林的一切”,将近一半的俄罗斯人对斯大林主要持正面评价。近来俄罗斯新版的历史教程开始对斯大林作出了新的评价。 2007年,俄罗斯莫斯科青年近卫军出版社推出了著名传记作家雷巴斯和女儿合作的《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该书出版后,在俄罗斯引起强烈反响,赞誉者有之,诋毁者有之。雷巴斯在写这本传记时反复强调:“斯大林不仅仅是斯大林的个人现象。俄罗斯作为一个世界现象,它在千年之中经历了数次大的劫难,但还是能够站立起来。俄罗斯若是否定斯大林及其残酷的合理性,就是不愿意了解他之所以会出现的环境,并且为此已经付出了代价。斯大林对于国家是一个统一经济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象的认知,在后苏联时期所出现的众多问题的解决中都表现了出来。” 当雷巴斯把此书送给当年的莫斯科和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西斯二世时,大牧首回信道:“对我国历史道路和个人在历史中作用的思考,无疑是件很复杂的事”,“在俄罗斯国家的意识形态里,忘我地为祖国效劳是主要之点。我和你们一样希望,过去的历史不会白白流逝,它们应该被当代人所思考”。 不仅仅是个人传记
《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约120万字,作者以现代俄罗斯人的全新视角描述了斯大林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完整地记述了他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长为超级大国领袖的历程。斯大林留下了什么呢?为什么他的形象直到现在还使俄罗斯和整个世界感到不安?这种记忆是与国家的历史密不可分的,从圣者弗拉基米尔大公到彼得大帝,他们在生活中都远非天使,也曾让鲜血流淌成河。历史的错综复杂与扑朔迷离使斯大林逐渐作为一个意象而存在,并且这个意象不断叠加难以把握。斯大林在此意象中其能指是斯大林,所指却是整个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史。雷巴斯准确地把握了意象的能指和所指。他的书不仅是斯大林个人的传记,而且是全苏联的“传记”,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史。 本书译者吴昊博士强调,在中文语境下讲传记,一般为褒义,多是树碑立传,但俄语中的传记不同,更倾向于中立、客观地介绍。因此,雷巴斯并没有简单地选择一个阵营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而是尽可能从社会、心理、性格、道德等多方面,全面、客观、公正地描绘一个真实而全面的斯大林,有时甚至是把俄罗斯1000多年的传统制度和思想意识作为评判传记主人公的文化背景,这使得该书体现出一种深厚的历史底蕴。作者融合了苏联解体后公布的大量解密档案与历史照片,以及近年来俄罗斯学界对斯大林的最新研究成果,较完整地反映了斯大林的一生。比如,在谈到“十月革命”时,该书特别提到,德国、日本提供给布尔什维克党人一些资金,希望借助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力量,打乱苏联的政治格局,从而实现控制俄国的目的;有关上层领导人之间斗争的内幕,以往只是作为一种流言而存在,但随着相关解密材料的公开,这部分内容已经成为史实。 精读了这部译著的叶书宗教授认为,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寻求历史真相,写真实的历史。他同时指出,该书是俄罗斯人写的,也可以从中感受出强烈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比较鲜明地体现在写与中国的关系的几处,比如在盛世才和新疆问题上,记述得含糊不清,没有交代斯大林在背后的操纵。书中提到斯大林“断然拒绝”中国称苏联为“老大哥”,有悖于事实。再如关于朝鲜战争的叙述中,也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