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历史的流沙正在冷漠地覆盖斯大林所有的事业,他铁血的手段几乎严实地遮蔽了他自身悲惨的命运,因而其人一直被极端分歧地评价着。 丘吉尔说:“他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俄国,而留下的是个有原子弹的苏联……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赢得了他生活于其中的我们这个残酷时代的敬仰。”(1959年12月23日在英国下院的讲话)2009年12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参与录制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时政节目时,他当场从一系列俄罗斯网民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了关于他对斯大林的总体评价是肯定还是否定的问题,普京回答说:“正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忽视这一事实是愚蠢的……”“正面的东西无疑是存在的,然而花了难以接受的代价。尤其是存在过镇压。这是事实。我们的数以百万计的同胞遭到镇压。这种管理国家、取得成就的方法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不能这样做。毫无疑问,在这一时期我们遇到的不简单,不仅是个人崇拜,而是反对自己人民的大规模罪行。这也是事实。关于此事我们也不应当忘记。”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必然要回到历史场景,还原历史语境。对斯大林深有研究的国际冷战史专家沈志华教授指出,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斯大林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帝国,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使俄罗斯短期内成为了一个庞大帝国,在一个历史阶段起了很大作用。然而,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斯大林在战后犯了大错误,把俄罗斯推到与西方国家对抗的角色上。苏联历史上本来有几次机会可以改变,可以不断完善制度,从而继续前进。但斯大林的体制使之一次次失去改革的机会,越来越僵化,不适应社会发展,最终只能被抛弃。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联解体的根子在斯大林那里。此外,还有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看他在人类文明中是向上作用,推动社会进步,还是保守阻碍了文明进程。再伟大的领袖,如果体现了一个旧思维,这样的制度也不会长久。斯大林在创造帝国时采取的很多手段,是很多人不能认同的,这也是对他评价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 闻一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对斯大林的赞誉和肯定是极为清晰的,对他的罪行与错误的讲述与辩解也是另辟蹊径的。雷巴斯把矛盾的、多面的、甚至是分裂的斯大林归结成了一个意思:“就历史而言,斯大林的残酷、多疑和其他的阴森性格都是无关紧要的,他只不过是重复了在他之前伊万三世、伊万雷帝、彼得大帝做过的事情,而这些帝王的铁腕曾令老百姓处境艰难。”《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似乎是一把双刃剑,斯大林的赞誉者可以用来做武器,而斯大林的抨击者也会用它来反对反对者。 “当然,历史不是涅瓦大街”,随着大量档案材料的公布,随着历史研究态度的愈来愈科学,聚诸斯大林意象之上的“硝烟”会渐渐散去,而更多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教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