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艺术在西方之艺术史学科中逐渐引起注意,并有西方学者开始进行研究。进入20世纪后,随着西方之艺术史研究目光从西欧向东欧、近东、中东及中国、印度、日本的延展,中国艺术史成为西方之艺术史学科的个重要研究对象。欧美大学在艺术史系逐步建立起中国艺术史学科,中国艺术被视为东方艺术的重要代表。中国艺术史之所以引起西方学者的重视,主要是中国艺术具有数千年不间断的光辉历程和杰出的艺术作品,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彩陶,到商周甲骨文、篆书、漆器、帛画、青铜器,从秦汉雕刻、画像石到晋唐人物画,从宋代院体画、瓷器、文人画到元明清山水画、花鸟画及现代艺术,琳琅满目,大放异彩。研究中国艺术,对于世界艺术史或西方之艺术史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是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家,任牛津大学艺术史系中国艺术史教授,曾在伦敦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艺术史研究工作,并收藏中国现代艺术作品,从事20世纪中国艺术研究。他在中西文化与艺术交流研究及中国艺术史与中国现代艺术研究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上海人民出版社将他的三部代表作《中国艺术史》《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东西方艺术的交会》翻译出版,展示一位西方艺术史家用他者的眼光,如何观看与书写中国艺术史及东西艺术碰撞交会的历程。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一种眼光,多一个视角,来审视中国艺术及其历史,无疑是多有裨益。
由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坚翻译的《中国艺术史》,英文版在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作为中国艺术史读本,沿用40多年,是20世纪西方之有关中国艺术的通史导论的代表佳作,作者苏立文精益求精,曾5次修改,直到他2013年去世之前的几年中,仍在增补新的中国考古方面的材料。本版配附400幅中国艺术中的玉器、彩陶、青铜器、瓷器、雕刻、建筑、绘画等精美图片,其中有一部分在欧美私人或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图片,经苏立文洽谈容许在该书中使用发表,尤显珍贵。
苏立文的这部《中国艺术史》,尊重中国人按王朝更替序列认识自身历史的习惯,并希望西方读者初次接触中国文化时,也应把握中国人自身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方式,所以苏立文采用了按朝代顺序写作中国艺术史的方法。该书近20万字,建立起中国艺术史的史学框架,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覆盖了中国从古至今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其内容包括彩陶、玉器、青铜器、建筑、漆艺、书法、瓷器、绘画、雕塑、现代艺术等各个门类。可以视为中国艺术的小百科全书,既有精选的考古新材料、博物馆藏的艺术精品,又有独自的视角和见解,其选材的精确和高度概括及史学鉴别和见解的独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