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两个故宫博物院,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台北。这件事让《朝日新闻》记者、日本作家野岛刚深感疑惑。此后,他花了三年多时间为自己解惑,并将这两个在历史翻弄下衍生的故宫背后的故事写进了《两个故宫的离合》。近日,这本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不可思议的故宫博物院
1987年,野岛刚第一次来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时,被紫禁城里的那些气势恢弘的建筑深深震撼,却因此而误以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只有建筑,没有文物。“北京故宫太大了,大得我都来不及看文物了。”
1988年,野岛刚来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我抱着很大的期待参观,却发现那里像菜场一般。地方小、旅客多,十分嘈杂。”
两次参观的经历,让野岛刚深感困惑,“故宫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博物馆。两个名称一模一样的博物馆,同时存在于北京与台北两个地方。两个故宫的存在,串联了什么历史情结?”他将这个疑问藏于心中,近十年。
2007年,在机缘巧合下,野岛刚担任《朝日新闻》驻台北特派员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仅能让他近距离接触台北故宫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让他再一次萌发了执笔将“两个故宫”的故事记录成册的念头。“我一直想写一本能流传下去的书,中国有两个故宫博物院让我非常感兴趣。但写故宫的书太多了,而我之前一直是时政类记者,所以我想从一个其他人不曾涉及的、故宫背后意义的角度创作这部作品。”
此后的三年里,野岛刚穿梭于中国的大江南北,包括沈阳、北京、上海、南京、贵州、四川、台北、台中、香港等十几个地方,采访了100余人,并利用业余时间将收集而来的资料整理成文。
2011年,《两个故宫的离合》终于在日本出版。“在日本,有许多写中国的书籍,但因为没有翻译成中文,所以未必内容都是正确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翻译成中文,能经得起中国读者的考验。同时,通过这本书,通过一个日本人的眼光,为读者带去较为客观的解读故宫的书籍。”
对话野岛刚:
大部日本人相信村上春树迟早会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广州日报:《两个故宫的离合》在日本的反响如何?
野岛刚:出版社和我最初以为这本书在日本会卖得不好,所以一开始只印了四千册。但是进入市场后,反响却非常好,加印三次。我觉得是因为日本人非常喜欢传统的中国文化。
广州日报:那日本对现代的中国文化的兴趣度如何呢?
野岛刚:并不太关注。日本人更喜欢或者说是崇拜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国的当代文化,比如现在的当红影视偶像、作家等在日本没有太大的影响力。相较于韩寒、六六等作家的作品,日本人更喜欢鲁迅、司马迁等人的作品,还有四大名著。包括,前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作品在日本反响也并不是特别好,好像只火了一个月。因为他的书比较难懂,又与我们的生活无关。
广州日报:村上春树无缘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媒体如何反应呢?
野岛刚:我们确实有发表一些文章认真讨论村上春树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但这个奖毕竟在日本媒体炒作能力范围之外,而且大部日本人相信村上春树迟早会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所以这件事对我们影响并不大。反倒是一些书店、出版社等会希望村上春树晚一点得奖,因为每次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前,村上春树的书都卖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