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年仅26岁的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中批评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在酒楼上》《兄弟》等“写得特别坏”、“故事简单”、“独白而落于单调”。李长之甚至不留情面地剖析说,鲁迅“不宜于写都市”、“不善于写长篇”,这是由于鲁迅先生的性格决定的。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卒,居然敢对中国文坛首屈一指的大作家鲁迅如此一针见血地进行批评,正是因为李长之知道鲁迅的伟大和作品的好,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真诚的批评解读鲁迅。这样的事,在当今的中国文坛,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个名震遐迩的大作家,鲁迅先生并没有凭借其名气打压李长之,更没有将他的批评文章斥之为“酷评”、“超出了文学批评的底线”。当李长之在《鲁迅批判》即将出版向鲁迅先生索要照片时,鲁迅先生欣然将照片寄给了他。鲁迅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的作家怎样对待批评,树立起了一个令人景仰的标杆。
|